针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日前对原产于美国、约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采取对等措施,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大豆。
美国、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加征关税将对双方相关产业有什么影响?中国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进口美国大豆将涨价市场份额或被巴西、阿根廷替代
2017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3285.4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34.4%。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明利分析,进口美国大豆成本增加2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能使我国大豆市场价格提升10%至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陈秧分认为,加征关税将直接降低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对华大豆市场份额或将被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大豆主产国所替代。
据陈秧分介绍,2016/2017年美国大豆产量占全球33.3%,其中50.6%用于出口,2017年对华大豆出口金额占美对华出口总金额的9.1%。受消费习惯、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美国短期内难以开拓足够规模的大豆市场来替代中国,大豆销售将遭遇困境。
另一方面,对进口大豆抬高门槛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我国豆农扩大生产。专家认为,应适当恢复国内大豆种植面积。
饲料价格提升约3%对国内养殖业影响不大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大豆为畜禽提供了重要的蛋白来源。王明利表示,加征美豆关税对我国畜牧业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
据王明利分析,我国饲料中豆粕用量一般在20%左右。进口美国大豆成本增加2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能使我国大豆饲料价格提升约3%至4%。具体到食粮性畜禽和草食性畜禽的养殖,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生猪、肉鸡、蛋鸡影响大一些,而对肉羊、肉牛、奶牛等影响小一些。
王明利介绍,近年来我国饲草产业快速发展,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豆粕。如在奶牛饲料中可适当加大苜蓿草用量、减少对豆粕的用量;在生猪、蛋鸡等饲料中也可添加适量的苜蓿草粉替代一定的豆粕,可以使生产性能提高或产品质量提升。
扩大进口来源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
陈秧分等专家建议,研究制定针对重要农产品的投资布局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推动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企业进行布局。如上海中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俄罗斯远东、乌克兰等地与当地合作,加大农产品种植并返销国内市场,涉及品种包括大豆、葵花籽等。
在国内大豆种植方面,东北地区将进入大豆播种季节,相关人士提出积极做好春播备耕工作,适度扩大国内大豆供应规模;同时继续推进玉米去库存、粮改饲,适当扩大花生、油菜籽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王明利说,应加大对国内豆农的补贴力度,及早推出补贴措施,也可将耕地质量提升等补贴与大豆种植直接挂钩,这将提高大豆种植面积,有力对冲进口减少的影响。(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