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顶凌覆膜"抗旱保收 兰州铺膜面达数十万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48
 

  兰州日报报道  今春,严重的旱情再次考验着兰州市的农业生产。我市约300万亩耕地中,水浇地只有130万亩,全市旱作区内约170万亩耕地得靠天吃饭。

  近日,记者前往我市耕地面积最大、当前旱情严重的永登县,在七山、通远、龙泉等乡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是用新技术抗大旱的场景。农田里,随处可见正在“顶凌覆膜”的农民身影,现场指导的技术人员说,该技术在抗旱中效果明显,各级政府大力扶持“顶凌覆膜”所需物资,大旱面前全市数十万亩顶凌覆膜旱地丰收在望。旱田里处处顶凌覆膜

  3日中午时许,记者驱车七山乡,就看到公路两边的农田大多被新铺的地膜覆盖,白茫茫的一片。

  “农业技术人员都在蹲点,指导我们‘顶凌覆膜’,抗旱保墒。”铁生忠说,今年他家共计划播种双垄全膜玉米20亩,技术人员在一个月前就指导说要提前覆膜,有利于保护墒情保证农作物出苗。目前,已经完成起垄覆膜10亩,起垄覆膜是政府扶持的。

  不远处,铁生忠的邻居们也在忙着顶凌覆膜。七山乡乡长马鹤林介绍,近年来该乡年降水量不足190毫米,且降水集中在7、8、9月份,降水季节错位。为改变这一局面,连续4年该乡着力推广双垄全膜沟播技术,走出了一条集雨、抗旱、增粮、兴牧的路子。今年,春旱严峻,该乡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技术4.5万亩,从正月十八开始覆膜,目前已经完成顶凌覆膜2万亩。

  抗旱新技术渐显实效

  还有一个多月才开始播种,在海拔2000多米的七山乡,目前耕地没有完全解冻,中午时分耕地土壤顶部只有10公分左右解冻,下面还是凌层。那么,为什么要顶凌覆膜?

  “开春到播种前这一段时间,春风一吹,土壤中的水分跑得特别快。谢发祥说,在今年严重的旱灾面前,省、市政府加大了双垄全膜面积,并及时地提出了“顶凌覆膜”,这相当于给旱地上了双保险。“顶凌覆膜保出苗、双垄技术保增收。”据介绍,顶凌覆膜的好处是,土壤刚刚解冻后墒情即被覆膜保护起来,防止跑墒;同时,在覆膜后到4月初左右开始播种的这段时间内,多少有些降雨,地膜发挥集雨效应,这样就保证了农作物出苗。

  在现场,记者目睹了这项技术的权威性。在一块已覆膜的实验地里,两位科技特派员携带土壤水分测量仪、土壤温度测量仪等仪器测量数据。他们对耕地露地和膜下土壤进行测量比较时,记者注意到,3月3日下午4时30分,地下10公分土壤温度为-3℃,膜下10公分土壤温度为5℃;覆膜地下8公分内土壤水分为21%,露地地下8公分内土壤水分为12%,土壤墒情及地温差异非常明显。

  全市旱情依然严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七山乡干部群众对旱田丰收采用双垄技术配套顶凌覆膜技术充满信心。同时,该乡在旱情中缺水吃的群众已达到2000人,但是通过政府帮助、邻里互助等措施,基本能克服吃水问题。“最大的困难是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和种植大户的籽种投入有困难。”七山乡乡长马鹤林介绍说,这一项全乡资金缺口为40多万元。

  离开七山乡后,记者又前往通远、龙泉等乡镇,在两天的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干部群众抗旱积极性较高,处处在紧张地实施双垄全膜技术配套顶凌覆膜的抗旱技术。“预计到3月底缺水4307吨。”通远乡党委书记李文卿介绍,该乡缺水吃的群众涉及8个村、近5000人,乡上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可以解决为群众拉水的资金。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该乡务工人员去年10月左右返乡,又加上过春节,大多数家庭基本没有现金存余,影响了对旱地双垄技术推广的投入。据介绍,在今年的旱情面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区农民增收,省、市、县三级政府对农民扶持的地膜的补助占总投入的70%,该乡计划推广双垄全膜技术1.5万亩,目前,农民的籽种投入及自筹地膜投入都有困难,资金缺口近80万元,乡上正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市农牧局科技处王华魁处长说,当前,抓紧开展顶凌覆膜是全市农业抗旱及春播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兰州日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