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知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3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1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有日趋严重之势。小麦受害后,可致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50%以上。

  一 症状特征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为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染后,先出现白色绒絮壮霉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成大霉斑,表面渐成粉状,后期霉层变为灰色或灰褐色,上生许多小黑粒。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严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病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震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百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发病严重时,叶片上长满霉层,光合面积减少,养分和水分被大量消耗,同时病菌还能干扰小麦正常的生理机能,根系发育也受到影响,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降低,植株抗旱能力减弱,极易倒伏、早衰,致使籽粒空秕。

  二 发生规律

  白粉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气流传播。该病在5~25°C均能发生,20°C发病最快,湿度较高有利发病。一般在背阴潮湿、植株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或倒伏麦田和长期干旱生长不良的麦田发病较重。品种间的抗病力有显著差异。

  三  综合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是: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主,以药剂防治辅。

  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地的防治措施。目前各地选育出的抗病品种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品种种植。

  2.加强栽培管理

  (1)适期播种、合理播量  小麦播种过早,越冬菌源多,增加了翌年春季病害流行的可能性。同时小麦早播容易造成冬前旺苗,大量消耗植株营养,翌年春天形成弱苗易受病菌侵染。播种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肥管理条件等确定播种量,推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创造良好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防病高产。

  (2)合理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  增施有机肥,合理氮、磷、钾配方施肥,特别是水浇高产田,应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增强光合强度和代谢作用,促进茎秆坚韧,增强细胞对病菌侵入的防御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在肥水的管理的时间上,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应施足基肥,巧施种肥,年后重施起身、拔节肥水,以控制无效分蘖,使单株健壮、群体合理,通风透光性好,可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铲除病菌越夏寄主  在秋播前消除田间及场院自生麦苗,以减少苗期的菌源。

  3.药物防治

  防治小麦白粉病可用12.5禾果利30?50克/亩或20%的三唑酮乳油50克/亩或15%三唑酮粉剂75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江苏农业科技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