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及其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3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39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黄瓜上发生较为普遍,露地黄瓜以7~8月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大棚栽培黄瓜以春末夏初发病重。又因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容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常常被误认为是霜霉病而贻误防治时机,造成大的危害。

  一  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瓜条和茎蔓。幼苗期发病,在子叶上产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病斑,微带黄褐色,后变褐干枯;真叶被害,初为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病斑发展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粘液,即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膜,或白色粉末状。病斑后期易开裂穿孔(霜霉病后期一般不会穿孔)。瓜条、叶柄及茎蔓上的病斑也为水浸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潮湿时瓜条上的病斑可产生菌脓,病斑可向瓜条内部扩展到种子。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霜霉病一般无臭味)。

  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发芽后即可侵染子叶,引起初侵染。出苗后子叶发病,在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是湿度,露地黄瓜5~6月份雨后发病重,保护地黄瓜在低温、高湿、重茬地温室、大棚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叶片上有水珠或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也严重。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浇水量过大、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也有利于发病。

  三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立即投入冷水中浸泡2~4小时,再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或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洗净晾干后播种。

  2.栽培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年以上;用无病土育苗;保护地加强温湿度管理,注意通风,降低湿度。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7500千克,磷钾肥25~30千克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一些鸡粪、大粪干、草木灰等。结瓜期分3~4次追施速效氮肥和追施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保护根系;及时绑蔓或吊秧,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

  3.生态防治  大棚黄瓜围绕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黄瓜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室温度尽快升至25~30°C,最高不超过33°C,然后,通风降温散湿。使相对湿度降到75%左右。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大,可先行短时间通风降湿,再封闭棚室升温。下午温度降至25~20°C,相对湿度降至70%左右。傍晚20°C左右封闭棚室。盖草苫子之前根据温度、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最低温度可降至15~12°C(上半夜20~15°C,下半夜15~12°C)。如夜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C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室内湿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室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5~40°C,闷棚1小时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高点时通风散湿,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湿。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以控制病害。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减轻危害。常用药剂有30%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DTM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施等。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喷药前,对中心病株要先摘除病叶病瓜后再喷药。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