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质差新麦量大价低难销售 质优新麦量少价高采购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6  来源:龙粮网  浏览次数:255
 
 
  近期国内新麦市场价格延续“北高南低”态势,价稳制约麦市贸易活跃度。加征关税大幅提高美麦到港成本,其他主产国迎来出口机遇。预计后期国内新麦市场价格震荡僵局仍待需求改善来打破。 
 
  麦价延续“北高南低”态势
 
  据统计,截至7月25日,国内各主产区新麦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豫皖苏虽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新麦收购量同比降幅较为明显。今年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以来,小麦市场化收购量与上年相比略微减少,托市收购量同比减幅更大。
 
  近期,国内主产区新麦市场价格延续震荡态势,波动幅度不大,持粮主体囤粮待涨,利润空间因成本持续增加而遭受挤压。国内新麦市场价格整体延续“北高南低”态势,质差新麦量大价低,但市场销售难度较大;而质优新麦量少价高,但市场采购难度较大。市场主体新麦采购按质论价,新麦品质间收购价差较大。
 
  据市场监测,7月下旬新麦收购价:江苏连云港东海地区2380元/吨,安徽蚌埠五河地区2300元/吨,河北石家庄无极地区2460~2480元/吨,河南濮阳地区2460~2500元/吨,山东德州宁津地区2440~2480元/吨。
 
  美麦采购成本明显增加
 
  因供应吃紧,加之澳大利亚天气干旱,促使亚洲面粉加工商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寻购更多小麦。受中国进口美麦加税影响,美麦到国内口岸完税价格同比大幅提高。7月下旬,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19.2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569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80元/吨。 
 
  面粉企业小麦“消化不良”
 
  据统计,截至7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7377万吨,同比增加1634万吨。其中,2014年产小麦1057万吨,2015年产小麦1307万吨,2016年产小麦2627万吨,2017年产小麦2379万吨。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新麦产量以及当前新麦收购量,新麦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仅为25%。
 
  作为小麦主要流向的制粉行业,食品安全、环保、行业产能过剩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面粉加工企业新麦采购数量、质量及成本控制较为严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对麦价的拉动作用。在主产区新麦托市收购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以及面粉加工企业阶段性采购意愿不强的情况下,新麦市场收购主体缺失,这也使得麦价进一步上行动力不足。
 
  后市价格预期不宜过高
 
  国内主产区新麦质量同比明显下降,且政策性粮源收购质量要求明显提高,使得麦市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这也促使新麦市场优质优价、劣质劣价。预计短期内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均难有明显改观,新麦收购进度仍将延续缓慢态势,麦价震荡格局的打破仍需持粮主体小麦销售与用粮主体小麦采购之间的力量博弈发生改变。
 
  后期随着面粉企业库存粮源持续消化,加之需求好转,开工率提升,品质较好的新麦供给将面临需求考验,不同品质新麦市场分化态势或将进一步明显。建议持粮主体根据自身库存粮源质量情况,合理安排销售计划,紧抓麦市结构性矛盾,但在政策加大“去库存”“降成本”的背景下,后期政策调整对麦市的冲击仍将较大,价格预期不宜过高。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