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8月17日电 15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区西河镇兴建村的一条大正沟田里,两台中型收割机来回穿梭着收割稻谷。
“合作社今年种植的优质稻共有700多亩,收完后立马进行加工,然后向市场销售,网上销售价格初步订在每斤6.5元左右。”铜梁金蕙大米专业合作社社长余永华说。
西河镇兴建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过去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命题,兴建村在镇里指导下,通过各方征集意见建议,反复研讨,决定因地制宜,在土地上做文章,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的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
在镇里支持下,村里组建起了重庆市铜梁区金蕙大米专业合作社,有380多户村民加入,入股土地700余亩,全部种植优质水稻。根据合作社章程,社员入股土地首先按照田每亩500元、土每亩300元的标准享受每年保底分红,其次还可获得务工收入和效益分红等收益。
余永华介绍说,村集体和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建立有机收、烘干、脱粒、包装一条龙生产线的加工厂,计划开发出5个中档以上的系列产品,并利用镇村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到全国各地。据预算,产品全部销售后,村集体至少收入两万元。
记者看到,在村公路边上的稻田里,成熟的稻谷泛出金黄色,田里插着记载有稻谷品种和栽培过程的牌子。 “品种用的是号称水稻超人的‘隆双优’和‘金两优’,这两个品种是农技专家推荐的,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达到国家一级米的标准。”余永华说,前几天,合作社收了一小块,煮出的饭好吃还有香气。
据农技推广中心干部介绍,这两个品种抗病抗倒伏,整个生育期没有施农药,肥料施的是水稻专用复合肥,为培育优质稻米提供了保证。
“兴建村大米合作社的模式不仅实现了农艺和农机的有机结合,而且建起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链条。同时,还把村集体、合作社和入股村民三方增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区农委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合作社还让留守在家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入社的村民避免了田土撂荒,还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
“年轻点的都外出打工了,我们年纪大了也种不了那么多地。以前田土都荒了很多,看到真的很可惜!现在看到田里全部种上了稻谷,心里觉得很安逸。”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叶忠华说,合作社平常有大约20人做工,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除了土地保底收入,今年前几个月少的做了两三千元,多的有七千元。
在新建成的宽敞的加工车间里,余永华正与工人一起调试设备,合作社成员忙着打扫场地。“大米的包装袋已经在制作之中,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也已提交申报材料。”余永华高兴地说,今后两年,合作社将把稻田种植扩大到2000亩规模。(王嫚 赵武强 陈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