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植物所在大豆种子大小驯化转录组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1  来源:新浪  浏览次数:257
 


      
栽培大豆Glycine max)是由其近缘种野大豆(Glycine soja)驯化而来。栽培大豆和野大豆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影响种子大小,参与大豆种子的驯化。然而,大豆驯化的遗传变异基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组针对大豆种子大小驯化开展了转录组比较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栽培大豆和野大豆之间约37.44%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且在受精后15天(G15)果实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最大。研究人员进一步鉴定了一个在野大豆G15果实中显著下调表达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到与大豆百粒重、种子含油量QTL及基因组受选择区域共定位的G15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发现它们与细胞分裂、激素应答和种子成熟过程等相关。

      该研究工作揭示了大豆驯化过程中基因转录变化的作用、规律和调控机制,对理解大豆果实大小驯化具重要科学意义,并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了系列重要候选基因。

      该成果已于8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贺超英研究组的硕博连读生高慧慧和助理研究员王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超英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链接

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间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和差异表达基因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