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2018~2019年度洛阳市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0  来源: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浏览次数:417
 
 

      9月份以来,我市降雨偏多,为小麦播种提供了充足的底墒。当前我市秋作物收获面积已接近一半,较常年提前,为小麦高质量整地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做好小麦生产的第一步,经有关专家论证,我们提出20182019年度小麦播种技术意见。今年秋播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持续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集成示范绿色增效模式,全面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一、调整种植结构,倡导旱地休耕。

      耕地轮作休耕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它是2016年农业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所倡导的耕作制度优化的重点内容。为响应国家号召,切实保护耕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我市降水以及土壤情况,在缺水、缺劳动力的地区,要提倡土地休耕,稳定和扩大晒旱地小麦种植。

      我市旱地小麦230万亩,总产接近小麦产量的一半。2018年小麦成熟后期雨水较多,水地小麦因多雨减产,而旱地小麦反而增产,显示了旱地小麦的生产潜力,是2018年洛阳市小麦增产的优势区域。20182019年度小麦生产,要继续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压缩旱薄地夏秋两熟面积,在保证全市小麦面积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旱薄地停止夏秋两熟,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种植方式,将其恢复为晒旱地,或改种一季谷子、花生等耐旱秋作物。目前我市洛宁县仍有晒旱地小麦面积20万亩。

      二、及时腾茬,精细整地

      当前我市大部分秋作物正紧锣密鼓进行收获,根据洛阳市气象局预报,接下来的天气以晴好天气为主,非常有利于秋收秋种。因此在保证秋作物颗粒归仓的同时,要及时进行腾茬,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为机械播种打好基础。及早修整好排灌设施,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并做好防旱防涝准备。

      对预留的晒旱地,要在夏季“深耕、晒垄”的基础上,进一步耙磨保墒,9月下旬雨后进行最后一次耙地,耙后播种。对于种植秋作物的回茬地,秋作物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灭茬一块,犁地一块,要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技术,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为旱地小麦丰收打基础。

      水地要及时腾茬,大力推行“深耕加秸秆还田”。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

      首先是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今年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各地要搞好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统一调配,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耕,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切实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深耕细耙,确保耙透、耙实、耙平、耙细。

      其次是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的科学做法是:秸秆粉碎、深耕、足墒和略补氮素。所以秸秆还田要在深耕作业、足墒条件下进行,要保证秸秆被充分粉碎,并被覆盖。为了加速秸秆腐烂,可以在粉碎的秸秆上撒510公斤/亩尿素。需要注意,旋耕田块要随耕随耙耢,不能进行秸秆还田。

      第三是提高旋耕质量。旋耕作业,耕层很浅,不能起到覆盖秸秆的作用,所以旋耕作业前要彻底清除残留在土内的农作物根茎、地膜、石块等杂物;为了提高旋耕质量,提倡旋耕2遍,不要漏耕;旋耕耕层很浅,10厘米以下依然坚硬,而种子入土层过于虚翻,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易旱易冻和“根倒”,所以旋耕后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小麦高产创建田块不能用旋耕代替深耕。

      三、优化小麦品种布局,着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引领,今年秋播品种布局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搭配、适应生态,做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抗病与广适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一是要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按省厅要求,20182019年洛阳市计划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5万亩,目前种植目标任务已分解到各县(市),麦播前各县(市)要早准备、早动手、早安排,将种植面积逐一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到地块,并登记造册。二是要保证主导品种的相对稳定性,进一步发挥其增产优势作用;三是要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充分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四是要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导,搭配利用好弱春性品种;五是要坚决压缩生产上推广面积小、产量低、种性退化和抗性下降的老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六是在种子调运和销售时,要加强对节节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的检疫和检验。

      适宜我市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有: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周麦32和西农979等,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采用。

      对于普通麦种植,要依照生态类型区的不同,合理布局小麦品种。水肥地:早茬推广百农207、周麦27、周麦22、周麦26、中麦895、洛麦26、周麦30等半冬性品种;中晚茬推广偃高006、偃高21等弱春性品种;示范种植洛麦28、洛麦29、偃高58、西农668、百农4199等品种。

      旱肥地:推广中麦175、洛旱6号、洛旱7号、西农979、百农207、西农928等半冬性品种;示范种植洛旱19、洛旱22等品种。

      旱薄地:丘陵旱薄地推广洛旱6号、洛旱7号、洛旱13、洛旱15、百农207、西农928等半冬性品种。

      四、科学配方施肥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因此,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2018年夏秋双丰收,土壤肥力消耗较多。因此今年麦播要适当增加小麦底肥用量,秸秆还田结合增施有机肥,以恢复地力;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方配肥,力争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大力开展施肥指导服务,入户率要达到100%。高产田要“控氮、增磷、补钾、配微”,氮肥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中产田要“稳氮、增磷”,低产田要“增氮、增磷”。具体要求是:

      500600公斤的高产麦田,亩施有机肥5方,纯氮(N 1416公斤,磷(P2O568公斤,钾(k2O 57公斤;

      400500公斤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 1214公斤,磷(P2O557公斤,钾(k2O 45公斤;

      300400公斤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 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

      300公斤以下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 79公斤,磷(P2O534公斤;

      中筋、强筋小麦计划亩产500kg 需施氮14~16公斤/亩;计划亩产600kg 需施氮1618公斤/亩。

      优质强筋小麦重点抓好适当增氮、氮肥后移、稳磷增钾等关键技术措施;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趁墒追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匀施,2/3掩底、1/3撒垡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施肥量的选择上,同一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可采用推荐施肥的低量施肥,肥力较低的麦田,选取推荐的高量施肥;另外,连续三年以上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钾肥施用量可酌情调减。

      五、足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足墒适期精量播种是培育小麦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在适期内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做相应的调整,做到适期足墒播种,才能实现一播全苗,并为中后期小麦生长打下好的基础。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适期早播容易引起小麦冬前旺长,春季冻害。所以对保灌的水地,提倡适宜播期走下限,适期晚播。周麦22、周麦23、焦麦668、洛麦21、洛麦22、许科316、矮抗58等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515日,偃高006、偃展4110、新麦21等弱春性品种为101523日为宜。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整地和麦播进程,争取做到不误农事,适墒播种。

      丘陵旱地小麦播种掌握的原则是“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91日以来,洛阳北中部降水正常,其它区域偏多;全市平均降水量1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4.1%。这为旱地小麦播种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底墒。旱地麦区应抓住时机,及时腾茬,及时犁地,及时趁墒播种。半冬性品种可以早在928日,晚至1010日播种。“有墒不等时”是我们向群众推荐的小麦播种应变措施,希望能在今年旱地小麦播种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机械沟播匀播,构建高质量群体,实现高产。在适播期内,高水肥地半冬性品种亩播量6.57.5公斤,弱春性品种亩播量89公斤;中产田半冬性品种7.58.5公斤,弱春性品种8.59.5公斤;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调整播种量,每晚播3天增加0.5公斤,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各地要积极示范机械沟播匀播,争取实现机械沟播匀播80万亩。

      六、抓好麦播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播种期是防治多种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白粉病、蚜虫早期危害、减轻早春发生程度的有利时机。今年我市麦播期应重点做好全蚀病、纹枯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以压低其发生基数,减轻春季防治压力。各县应把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科学选药,扩大专业化防治面积,杜绝“白籽”下种,确保小麦苗全苗壮。

      对全蚀病发生区,播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处理种子;重发地块应全部使用专用杀菌剂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

      对纹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等为主的病害,可选择使用2%立克秀湿拌剂或60/升悬浮种衣剂、30/升苯醚甲环唑等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

      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区,要更换种子,并进行药剂拌种,可用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150毫升充分混匀后,倒入要处理的10公斤种子上,快速搅拌,直至药液均匀分布于每粒种子上。

      对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防治,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拌种,秸秆还田麦田尤其要加大地下害虫的防治力度。努力扩大化学除草面积,减轻杂草危害。对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