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抗倒广适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新秀
——中作豆1号河南长葛实产验收纪实
本报记者:贾志安 文 张利泉 图
育种人研究员王步军在讲解品种特性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研究员、中作豆1号实产验收组组长邓光联(右)与育种人研究员王步军在察看该品种的结荚性和籽粒饱满度。
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刘录祥(右一)和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大豆推广研究员胡献忠(右二)在向记者介绍中作豆1号在广适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的情况。
收割机实收中作豆1号现场
10月9日,河南长葛种业小镇阳光明媚,天高云淡,刚耕犁的泥土散发出特有的芳香!
“我宣布,中作豆1号大豆品种经实地测产结果为亩产250.3公斤!”中作豆1号实产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向来自河南、安徽、山东、北京等地120多专家、种业公司经理,种地大户和媒体记者发布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2018年中作豆1号在河南长葛市大田种植270亩,经过对其20亩中的3.14亩实际测量面积,收割机现场收割,经过对水分、杂质、百粒重等因素的综合计算,中作豆1号实地测产验收产量为250.3公斤。在今年河南这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已经是可圈可点的结果了。”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及经济作物,大豆不仅可以提供高营养的植物蛋白质外, 而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近几年大豆种植日益增长,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均消费,大豆油目前是国家在农产品方面需求量最大且进口量最多的农产品,所以国家把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放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今年3月份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大豆成为首当其冲的贸易战武器,因此中国的大豆产业亟需高品质的品种作为大豆作物调整的核心资源。为实施当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慧眼辨识田野菽 数年培育显峥嵘
2018年10月9日,在河南省长葛市种业小镇的大豆观摩会上,中作豆1号的育种人,农业农村部谷物检测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步军向记者介绍了个品种的发现过程,及在不同地区的试验数据及其特征特性。
“2010年在我在河北省文安县考察时,偶然看到一株大豆直立于田间,这棵大豆杆子较粗,株高约105厘米,比其余植株高20厘米左右,结荚数49个,豆荚以3粒荚为主,当时就认为该单株可能是一株变异株,或自然异交株。2011年,对该单株进行了种植观察。共播种121粒,出苗118株,从中选择了表型较一致的单株20株,对其进行了考种。其指标为:株高平均104.5厘米,每株荚数平均62个,142.5粒,百粒重21.9克,实收产量0.62公斤。 经持续多地种植、观察、系统选育,将该材料命名为中作豆1号。”说起发现中作豆1号的缘起,王步军研究员犹如当年袁隆平院士发现那株野生稻、李振声院士发现那棵偃麦草一样,充满了偶然奇遇的传奇。但是能够识别这株大豆,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慧眼。然后能够利用这株大豆数年不间断去参加各地的种植试验,却是抓住机遇的果敢和坚毅。
“中作豆1号为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0天-120天。下部叶卵圆形、上部叶葫芦形,绿色,株高 95-120厘米,有效分枝2-3个,随密度增加至亩18000株时,基本不分枝,紫花,淡黄色荚,主茎节数13-16个,单株有效荚数45 -52个,单株粒数110-135粒,百粒重18-21克, 籽粒圆形,种皮色浅,脐色同皮色,紫斑率0.1%,褐斑率0。经国家大豆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2015-2017年3年间,多点品质分析结果:中作豆1号粗蛋白(干基)33.21-35.35%,粗脂肪(干基)22.70-25.38%。”对于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王步军研究员如数家珍,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这个大豆品种的看重和期许。
“但是通过我们不同区域几年来的试验种植,中作豆1号在各地的优异表现,大豆专家和我对这个品种都寄予了更大希望。2012年该品种在河北廊坊小区试验,亩产量为220.8公斤,排名第一比对照种中黄13高出55.8公斤;2013年在北京顺义试验基地种植,亩产236.7公斤,排名第一,比对照种中黄13高出15.7公斤;2014年在河南延津试验种植亩产265.2公斤,比对照种中黄13亩产高44.1公斤;2015年在河南新乡试验种植亩产319.3公斤,比对照种中黄13亩产高出57.4公斤。”说起该品种在各个区域的表现,王步军研究员显然抑制不住兴奋。这也难怪,因为中黄13这个对照种,在这十几年来始终占据着中国大豆高产和种植面积的首席。而现在中作豆1号有如此的高产稳产表现,确实显现出一个优良大豆品种的潜力。
同台竞技高一筹 专家同业竞青睐
俗话说“麦引千里,豆引百里”。说明小麦种子广适性高于大豆,同时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除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和当地气候、土壤、栽培条件、耕作制度关系密切。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的大豆当家品种至关重要。
对于大豆种植者来说,选择优质的大豆种子甚至大于其种植耕作的努力。在当下的中国大豆种业市场,中作豆1号通过近几年在黄淮区域及湖北北部和京津冀等跨生态区域的种植试验的优异表现,吸引了大豆行业有关专家、行业管理者和大豆企业的关注。
“这个品种根据实地观察,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结荚均匀,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第二虽然株高近一米,但没有倒伏,说明茎秆弹性大,抗倒伏性好;第三在今年河南如此暴雨大风热害严重的灾害天气下,经大田实测仍然有501斤的优良表现,可以认为其高产潜力较大。总的来说是一个很有希望和潜力的品种。”10月9日上午,在河南长葛中作豆1号大田实测现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所长、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刘录祥对记者说。
中国大豆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员常汝镇通过实地察看,认为中作豆1号具有抗倒伏,结荚匀、耐热害、底部结荚好,丰产性好。“从这个品种长相长势看,主茎密度大,结荚高度合适,无空秆,荚均匀,高产,宜机械化收割。同时该品种抗自然灾害能力强,很看好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研究员邓光联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主任、大豆育种家、河北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张孟臣向记者介绍:中作豆1号这个品种底部结荚好,荚均匀,结实性好,抗病能力强,抗倒伏,成熟期合适籽粒性好,宜机播机收。耐密植,产量稳定,适合中原地区规模化种植。
加快优良品种引领 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红利落实到千家万户
河南新乡种子管理站站长,研究员李璐在答复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个品种耐密耐热结实好,适宜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经营,但必须在高水肥地种植且要配合良种良法,这样产量才能够保证高产。”
河南省商丘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赵志红:“通过在我们试验区域几年来的种植,中作豆1号有几点表现给我深刻的印象。其一,抗逆性好。在这几年极端气候条件下,能够对于热害、涝害、风害、病害有明显的抗逆能力。其二,这个品种种植量弹性大,每亩播种12000~14000株时分支较多,结荚多,荚粒多,依然能够高产。每亩播种18000株时,属于高密独杆,结荚正常。其三,这个品种植株根部的1~3节粗壮,豆杆弹性大,抗倒伏性好。2018年8月18日,受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商丘地区骤下暴雨,系42年来该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但是中作豆1号没有出现倒伏,同时也没有因水涝出现灾害。根据该品种的优异表现,预计今年亩产在250公斤以上,这个品种具备一个大品种的特点”。
“中作豆1号这个品种我观察了两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抗性好;二是茎秆直立,分枝少,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割;三是耐高温,在今年持续干旱高温天气下结荚性好;四是品质优,属于高油品种,比普通品种含油量高3--4%的百分点;五是成熟落叶性好,籽粒商品性好。但是这个品种对水肥敏感,高水肥会高产,注意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研究员,品种管理科科长周新保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作豆给予高度肯定。
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大豆推广研究员胡献忠通过对中作豆1号几年跟踪观察,认为这个品种广适性强,从北京到湖北都适宜种植;抗倒性好,从这几年实地观察这个品种在不同程度的恶劣天气下,基本没有倒伏;丰产性好,在水肥条件适宜的地方亩产在500--600斤以上;含油率高,出油率达23--25%,超过进口大豆,是个不多见的好品种。许昌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晓明通过对中作豆实地试验种植的切身感受,认为这个品种每亩15000株密度较为适宜,单株结荚性好,不分枝,适宜机械化管理,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理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成熟期落叶集中,适合机械化收获。
河南睢县农资经销商杨曙光,看了中作豆1号这个品种后向记者表示,这个品种主茎秆独立,适合种的稠一点,还抗倒耐热,我们那里今年罕见的大暴雨也没有影响到它,又适合机械化收割。希望育种家给予每亩种植适宜密度的指导,尽快适用于大田生产。
河南久园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书礼:“中作豆1号这个品种除了专家的中肯评价外,还具有出油率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大豆品种的出油率一般在17%,这个品种具有最高25%的出油率,宜机收适宜大规模种植,如组织广大农民大力规模推广,这个品种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将会对国内转基因大豆油形成有力的竞争,为食品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周继泽研究员表示:河南在品种审定方面设立了擂台赛,在大豆审定方面,我们改革了原有的举措,增加了高密度组别。选育大豆品种方面,直立、耐密,优质高产,早熟宜机收是我们的一个新方向。中作豆1号这个品种各位专家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希望优异的品种能够加快审定,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品种引领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