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生本报记者崔丽
“我算了一下,每亩比往年至少增收280元。”9月27日,在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秀河村,刘金水家的稻田里稻浪滚滚,稻田四周沟渠环绕,肥硕的小龙虾不时浮出水面。这块虾稻田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潜江市土肥站与中化农业共建,从事虾稻共作5年,今年,刘金水迎来了大丰收。
刘金水家的虾稻田究竟有什么秘诀?答案就是中化农业打磨5年、不断迭代升级的肥料“虾稻宝”。“选择虾稻肥核心是安全,不能对虾子有伤害,‘虾稻宝’不仅安全,而且后期绝不脱肥,最重要的是调水养草,草好、水好,虾子就不容易生病。”刘金水对“虾稻宝”赞不绝口。
9月26日~27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化农业在潜江共同举办新型肥料施用技术培训班暨全国减肥增效虾稻种养结合现场观摩会,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潜江市农业局与中化农业联合实地测产,刘金水家15亩示范田今年虾稻双丰收:示范田亩施肥30公斤,对照田亩施肥45公斤,用肥量减少了,水稻却亩增产46公斤,小龙虾死亡率更是明显降低。据测算,虾稻合计,每亩净利润约2800元。
稻田里怎么才能养好虾?用行家的话来说就是:养草调水。安徽六安市夏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勇种了420亩虾稻,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围着示范田和对照田转了一圈后告诉记者:“你看,示范田的水很‘肥’,长了各种各样的草和藻类,这些都是虾子的天然饵料,而对照田的水比较‘瘦’,没什么草,虾子肯定长不好。”
虾稻共作是一个天然的共生系统,稻田给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反过来,小龙虾的代谢物又给水稻提供营养,而且小龙虾还能消灭部分害虫。“养虾的农户都知道,虾好稻就好,反过来也一样,稻好,虾子也差不了。”来自江苏盱眙县的虾稻种植大户朱宏江颇有心得地说。
据了解,我国小龙虾的年需求总量约190万吨,市场需求庞大,发展空间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占比高达70%,虾稻共作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可亩产稻谷600公斤以上,产出小龙虾100~150公斤,收入是单纯种稻纯收入的3倍以上。
虾稻共作一田双收,高效益让这种模式近些年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与迅猛扩张的虾稻共作面积相比,配套的技术和服务却严重滞后。近些年,很多种植养殖户发现,小龙虾的病害呈现日益高发态势。当务之急是要研发一款真正的虾稻专用肥。事实上,市场上标称虾稻肥的产品并不少,但很多不过是常规肥料改换了名目,鱼龙混杂。
“大量施用常规复合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进而导致小龙虾易患病;但只施用有机肥,肥力低,水草及浮游生物量不够,如果施用了不合格有机肥,还会使小龙虾密度下降。”中化化肥湖北分公司农艺师解释说。
潜江市知名的虾稻种养专家王关林对此深有感触:“虾稻肥除了要满足水稻目标产量的要求,还要能改善水体环境,培育浮游生物和水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种养,否则小龙虾只能依赖饲料喂养,在这方面,中化迈出了令人期待的一步。”
小龙虾养殖要迈向生态化,必须降低化肥用量。使用中化“虾稻宝”,亩施肥减少了15公斤。“虾稻宝”由中化化肥旗下的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推出,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历经五年,不断升级优化。
中化东方总农艺师尹艳军说,“虾稻宝”是一款集合了有机、无机和生物技术的产品,经过多年安全性实验、验证,产品适合虾稻共作模式,能满足水稻稳产、小龙虾养殖安全性需求,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并提高其利用率,还能改善水体,抑制青苔,真正做到高产、安全、环保。
虾稻共作是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潜力巨大,市场广阔。中化化肥副总经理马跃表示,针对虾稻共作不断扩张的形势,中化化肥除中化东方外,还在湖北江陵新设了工厂,在山东临沂建设了研发中心,为开发虾稻系列专用产品提供技术和生产上的支撑。此外,中化化肥还与长江大学、荆州气象站深度合作,组建专家团队,探索建立与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虾稻共作模式相匹配的产品技术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小企业纷纷进军虾稻肥领域相比,中化化肥除了提供产品之外,更是在服务上下功夫,组建了一支30人的水产养殖技术团队。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检测土质和水体,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和养殖,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整体上,现在从事虾稻共作的还是以小农户为主,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开展培训和服务,推动虾稻经济不断壮大,让农村更富饶美丽,让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马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