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中国大豆理当自信

 
《 农民日报 》( 2018年10月23日   06 版)
 

圣丰种业“圣豆5号”种子繁育田。臧明亮摄
 
    编者按:我国是大豆原产国,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单产水平较低、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不足,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自从农业农村部启动大豆良种攻关以来,我国大豆产量、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如今高产品种不断涌现、先进的种植技术逐步成熟,执著奉献的人才队伍创新进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大豆产业振兴前景光明。
 
高产品种提振国产大豆底气
 
    本报记者王蔚萍王小川
 
    10月10日,随着测产专家组组长常汝镇“机手上车,测产开始”的口令,几台收割机开足马力驶进大豆田。这是位于山东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毕村的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基地,由国家大豆良种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建,连片面积10500亩,其中3300亩是“圣豆5号”高产示范田。几小时后测产结果揭晓:本次测产收获面积18.3亩,籽粒总重量5710公斤。扣除田间损失和含水率,亩产320.5公斤,超过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一倍多。
 
    消息传来,令人振奋。其实像“圣豆5号”这样的高产品种还有很多。进入大豆收获季以来,来自黄淮海区域的丰产捷报纷至沓来——9月21日“中黄13”第一亿亩收获仪式在安徽宿州举行,这个品种曾创下312.4公斤的黄淮海地区单产纪录;10月8日,“中黄301”在河南新乡举办实收测产现场会,实收面积4.87亩,亩产333.9公斤;同日,在河南获嘉县城关镇大西关村,测产专家组对“郑1307”3.4亩生产示范田和2.0亩高产示范田进行验收测产,产量分别为304.2公斤和334.7公斤……
 
    单产普遍超过300公斤,且纪录不断被刷新足以证明我国大豆从品种上技术上已完全可以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抗衡。大豆良种攻关已取得初步成效。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在“圣豆5号”测产会致辞中说,示范方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高产品种是提振国产大豆自信的要素。明年大豆面积还要大幅度增加,我们要通过良种攻关发展产业,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大豆产量和农民种植效益,把减玉米增大豆的结构调整之路走顺畅。
 
    “大豆圈”里的人都知道,十年来,我国大豆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励精图治之路。我国是大豆原产国,种植历史悠久,甲骨文中有大豆古名“菽”字,《礼记》中有“食菽与鸡”的记载。但是我们的平均单产只有120公斤,比美国低100公斤。总需求的80%以上靠进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和行业下大力气作为:2007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为大豆科技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支由大豆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加工等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有了明确的科研目标和稳定的经费支持,大豆科技研发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2009年,黄淮海区域大豆专家成立了育种协作网,组织开展多点联合鉴定和适应性评价试验,为黄淮海流域育种单位服务。试验点涵盖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十省市,筛选出“冀豆17”“菏豆12”“皖豆28”“齐黄34”“中黄39”等一批高产、稳产、广适品种,为黄淮海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4年,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项目启动,在大豆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组织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由科研教学单位、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共同组成的攻关联合体,建立和完善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收益按贡献分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的协作攻关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搭建大豆种质资源筛选、新种质创制、新品系鉴定、苗头品种测试平台,鉴定一批满足大豆育种需求的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一批重点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推广前景的新品种。从此,我国大豆掀开了新的一页,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了巨大提高。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作为攻关联合体主要成员的种企迅速成长,圣丰种业就是典型代表。圣丰种业是我国油料作物种子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黄淮、东北“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国家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制定。圣丰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共同选育了“圣豆5号”,关于这个品种,验收专家组在测产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圣豆5号”株型紧凑,耐密抗倒,大面积高产示范田群体结构合理,个体健壮,与免耕覆秸栽培技术配合使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建议加快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黄淮海大豆生产发展。
 
    圣丰种业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有28个,包括适合黑龙江第五积温带种植、蛋白质含量高的“圣豆43”“圣豆44”,高油大豆“圣豆127”及纳豆、芽豆、毛豆特用大豆品种。董事长王书平介绍,今年圣丰繁育大豆种子31.8万亩,去年“圣豆5号”单品种子销售了50万斤,今年300万斤,明年1400万斤。种子的销量说明了品种的魅力。更让王书平骄傲的是圣丰与多家科研单位、盖钧镒院士密切合作,开展产学研攻关,实现了育种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机械化和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关注黄淮海各地大豆高产新闻,你会发现高产典型大多采用免耕覆秸栽培技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由来与效能。他说,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大量的田间秸秆造成大豆播种质量差,出苗率和均匀度低,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黄淮海地区的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精播保苗蓄墒”为重点,组织农机农艺专家联合研发了大豆免耕覆秸精播栽培技术。该技术可一次完成侧向抛秸(秸秆覆盖)、分层施肥(药)、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封闭除草等作业,同步实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大豆精量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提高了播种质量,降低了生产投入,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近年来,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应用。经实践检验,运用此技术可增产10%以上,肥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均增收节支60元以上。
 
李艳华农民喜爱的“金豆娘娘”
 
    管建涛杨喆刘宇轩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郊区的大豆试验田里,不论春种、夏管还是秋收,总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在忙碌,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大豆育种家李艳华。李艳华今年52岁,1991年开始搞大豆育种,20多年来,她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从中育成10个审定品种。这些品种亩产400多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为种植结构调整做了一定的储备。李艳华培育的东生系列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斤,增收40多亿元。被农民亲切地称作“金豆娘娘”。发生在李艳华身上的几个小故事就充分表现了李艳华的坚守、成就及农民对她的爱戴。
 
    没来得及穿的高跟鞋
 
    今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举办了一场国际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平时不爱打扮的李艳华特意准备了一双高跟鞋,预备在会面的时候穿。可穿着高跟鞋没法干活,于是,她把高跟鞋放在地头,像往常一样穿着防露水的雨靴下田去了。
 
    外国专家看到在地里干活的李艳华和地头的高跟鞋十分诧异,了解事情原委后都为李艳华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highheel(高跟鞋)可以带来highyield(高产),纷纷邀请李艳华与高跟鞋一起合影。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面:外国专家围成半圆,李艳华穿着雨靴居中,中间是一双还没来得及穿的黑色高跟鞋。
 
    争分夺秒已经成为李艳华的工作习惯。她说,育种不讲究什么“朝九晚五”,也没有双休和年假,只看天气:只要不下雨,就是工作日。即便下雨,也是将工作地点从田地转移到实验室。
 
    认得清品种,记不住人脸
 
    “育种必须吃得了苦,沉得住心气,甚至要偏执一些。”杂交实验中所需的大豆被称为“材料”。李艳华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到处搜集“材料”。无论是南方北方、国内国外,见到合适的豆子,李艳华都会设法取得然后拿到实验室留作实验材料。“有时候去外地逛超市,看到没见过的豆子品种,我也会搜集一些带回来。”李艳华说。
 
    在实验站的实验室里,摆满了挂满豆荚的大豆秧和用小网兜装起来的大豆种子,普通人很难分辨,只能通过标签查看,但李艳华一眼就能分清。“这是东生1号,特别抗病,籽粒色泽浓黄,非常圆,做豆芽好,生出的豆芽又直又长,产品率高,口感好,几乎成了发豆芽的专用品种;做豆腐也好,蛋白高,出豆腐,收购价高,每斤高出其他品种1毛5。这是东生7号,有非常好的加工品质,做出来的豆浆纯正浓香,入口绵柔,永和豆浆很大一部分用的是东生7号……”李艳华拎起一袋袋金黄的豆种,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指。“种子认得清,但认人比较费劲儿,见了好几面的人,还是记不住,有时会比较尴尬。”李艳华无奈地说。
 
    农民的特殊“礼物”
 
    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因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今年“十一”期间,海伦镇建城村农民赵成军忙着在地头指挥机收大豆。今年他种了约1000亩大豆,全部是东生系列。谈起李艳华,向荣乡向丰村农民王淑艳难掩激动之情,“李老师培育的品种,产量比一般品种一垧(公顷)少说得高出500来斤!一般品种结豆荚一株也就20来个,李老师的品种多的能到30个。”
 
    由于大受豆农、豆商欢迎,李艳华被拉入到各种跟大豆有关的微信群里,十几个群有4200多人。群里每天交流种植经验、收成情况,发布产品信息,热闹得像个大豆交易所。李艳华在群里答疑解惑,在群外开办讲座,坐着拖拉机下乡帮农民处理问题。她做这些不讲报酬,可农民却一件件记在心里。夏天的土鸡蛋、冬天的黏豆包,都是当地农民为表达心意送给李艳华的“礼物”。不久前,眼看着地里大豆长势喜人,海伦市共和镇主力村农民林凤送给李艳华一双手工缝制的布鞋表达感谢。听闻此事,克山县西建乡农民林忠堂还写了一首打油诗:礼物虽小意非同,一针一线表赤诚,一颗拳拳赤子心,大豆缔结鱼水情!
 
    论文写在大地上
 
    李艳华对育种上心,对于职称评定需要的论文却不怎么“上心”。也因此,她的职称晋级脚步比别人慢了很多。直到不久前,因为科研成果转化的突出成绩,李艳华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李艳华说:“我们这种研究更多需要的是实践,论文写得再多,培育不出好品种也没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李艳华的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中国有5000年种植大豆的历史,然而却远未能自给自足。2017年,我国大豆总进口量多达9554万吨,这一反差让李艳华倍感紧迫。“我们是大豆的故乡,就应该研发出最好的大豆品种,天上的火箭不让人落下,地里的种子也不能。”李艳华瘦弱的身躯里凝聚着满满的自信。
 
中黄 301连续三年实收测产亩产超过310公斤
 
    大豆新品种中黄301是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韩天富创新团队针对新形势下大豆规模种植所需全程机械化作业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18年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审定。中黄301的品种特点是:
 
    高产、稳产。在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区试和生试中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6年、2017年、2018年实收测产产量分别为314.7公斤、311.5公斤、333.9公斤。
 
    抗病。连续3年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黄淮海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和强致病株系SC7均表现抗病。
 
    品质好。蛋脂总量为63.42%,2018年入选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高产优质品种发布名单。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抗倒性好、耐密植,成熟一致,落叶性好,底荚高度适宜。
 
    适应性广。适宜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河南省、江苏省淮北等夏大豆区种植,这个区域是我国黄淮大豆主要产区。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