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不毛之地变身良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3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10月23日 07 版)  浏览次数:252
 
 
——中国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见闻
 
    本报记者梅隆
 
    盐碱地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曾几何时,盐碱地让辛劳一年的农民颗粒无收,只能望地兴叹。
 
    金秋时节,在吉林省松原市的盐碱荒地之中,竟有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是记者在位于松嫩平原的中国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松原示范基地看到的喜人场景。
 
    位于松原市前郭县套浩太乡腰围村的这片稻田,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盐碱地生态改良示范田之一。在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功能型缓控释肥料的研制与应用”等课题支持下,与北京中耕绿洲生态公司和松原弘晟喷灌公司合作,于2017年开垦了600余亩盐碱地作为稻田。
 
    “该地块土壤pH值达到10.2左右,含盐量8‰以上,碱化度平均在35%以上;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土壤颗粒分散,结构性很差;属于松嫩平原典型的重度苏打盐碱地类型。”胡树文介绍,但经过改良处理后,当年种植水稻即获得了每亩过千斤的产量。今年为第二年连续种植,种植的水稻品种是“吉宏6号”。
 
    日前,由中科院南土所研究员杨劲松、吉林农大教授赵兰坡、吉林农科院研究员高玉山、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研究员阎喜东等组成的专家测产组,对该项目进行田间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在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平均亩产为375.8公斤(折合标准水,去除15%杂质),而经抗盐碱控释肥处理的稻田,平均亩产达到547.67公斤,试验对比效果非常显著。
 
    而松原市乾安县后张字井灌区的60余亩水田,则是今年新开垦的盐碱地,也是胡树文课题组开展的盐碱地生态综合改良示范田。经综合生态改良处理后,种植“白稻8号”“吉宏6号”和“稻花香”等水稻品种。经测产专家组现场选取“白稻8号”进行测产,折合标准水并去杂后,水稻平均亩产为547.8公斤,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获得高产的效果。
 
    “我打小就跟着父亲一起种水稻,这种盐碱地每亩能打个百八十斤就不错了。而采用胡教授的综合改良技术,第一年就能达到如此高的产量,简直就是个奇迹!”松原弘晟喷灌公司总经理朱洪德表示,有了这项先进技术作为支撑,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开展盐碱地改良的信心,计划明年再多开发1000亩盐碱地,发展水稻种植。
 
    据了解,普通的盐碱地治理技术需要5-7年左右的脱盐、洗盐时间,而该项技术加快了水分对盐碱的淋洗效率,使脱盐、洗盐时间缩短到1-2年,大幅度降低了改良成本,缩短了改良周期。
 
    这项技术为何有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胡树文团队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自主研发出集成新型土壤调理技术、功能性缓控释技术、种子处理技术、抗冻处理技术、根际调控技术等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实现了重度盐碱地的快速改良,即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即可获得高产,让不毛之地变身良田。
 
    2008年,胡树文开始在吉林省白城市开展盐碱地改良小面积试验,并逐渐优化了改良方案。2014年开始,胡树文带领团队在白城市及松原市建立了大面积田间试验基地,在松嫩平原地区广泛布点,开展盐碱废弃荒地快速改造生态良田技术的试验示范。先后在白城市及松原市的镇赉、通榆、大安、前郭、乾安等县,形成多个新开发盐碱废弃荒地的千亩示范方和前郭县长山镇新立村万亩示范方,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均实现了盐碱地土壤快速高效改良,当年水稻实现中高产。各地在第二年不采取改良措施的条件下,改良田块均实现水稻持续增产。
 
    “松嫩平原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盐碱地的总面积约为300万公顷,而吉林省盐碱地面积就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参加测产活动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表示,此项技术在吉林西部盐碱地的治理以及中低产田改造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