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搞小麦育种还是进行小麦生产活动,抗旱和节水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离不开绕不过、始终该涉及的课题。
过去人们对抗旱节水类型的观念——
在较早前,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为,就是:高秆和较晚熟的类型抗旱。而当我们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有些品系在具备一定产量水平,但因为茎秆偏高,有倒伏的风险时,往往就想到将其拿到较干旱的地区种植或参加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在我们较早前接触的一些抗旱品种,有些也确就是这样靠着“这儿不成那儿成”、水地不行旱地将就的思维方式和做法而实行的,甚至我们现在不少人也还是遵循着这样的思维模式。
品种的产量潜力储备高,种植在旱地也适合的观点——
大约在20年前,我参与与=有一些专家的交流活动中,著名小麦品种京411的育成人——李漳明老师发表了他对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类型的观点,观点的大意是:一个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就是节水抗旱类型。其理由是:一个高产品种种植到旱地,虽然没有水地的产量高,但减产的数量有限,不低于旱地对照品种的产量或更高些就行;而有些抗旱品种,虽然性状表现抗旱,但最终的产量不高,推广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李漳明老师当时的观点经受了大家的讨论和争辩,争辩中,引出了“抗旱系数”这个较为科学的概念。薛民生先生还将“抗旱系数”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以及一些相关指标来仔细解释了一番,但当时也还是没有“扭过”李漳明老师的观点,甚至在后来的较长时间里,李漳明老师还是不改当初,观点依旧。实际上,在后来一些人对抗旱小麦品种研究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就是性状表现没有出现抗旱的表现,但的确产量不低;一些抗旱表现不错的品种材料其旱地种植时产量并不是很高。当然,“抗旱系数”是通过最终产量的比值而获得的,这样“抗旱系数”高的品种应该在抗旱表现和产量表现方面相一致。
一种新型抗旱节水类型的出现——
当农大212和农大3486育成以后,从他们在生产和抗旱试验中的表现看,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当年李漳明老师的观点。也就是说,这一类的“抗旱”品种类型在种植水地和旱地时,产量表现都不低!在2015-2016年通州区粮经创新团队进行的“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试验设置的“干旱胁迫”与“非干旱胁迫”的2个处理中,所得到的在干旱胁迫处理和非干旱胁迫处理时,农大3486产量都是最高的结论,这一结论是对李漳明老师观点最好的说明。像农大212这样的矮秆抗旱品种在旱地种 植时,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品种在旱地的表现与以往旱地品种有了不同,不仅仅是产量高了,且还没有倒伏的风险(就相当于水地种植的表现),而表现在雨水较多年份产量高了,但植株高度不增,这是我们最欣赏的,同时也说明抗旱不一定非要高秆!非要晚熟!非要与低产为伍!让抗旱与高产、安全变成可能。
小麦品种抗旱节水种植的带来的好处——
我们知道,同样的小麦品种在旱地或抗旱节水模式下种植时,不仅仅是节省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降低了用水和用点成本),同时也增强了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也提高了品质等(减少的农药的施用和残留,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质量产生的价值),这些优点在当今我国粮食品质质量较低、价钱却高于国际市场定价时是极其有利的一面儿。我们的粮食要去库存、价钱要与国际接轨、品质要提高等一系列的目标都不能拿我们粮食产量的降低做为铺垫,因为一旦将现有的产量降低,带之而来的结果会更糟!
抗旱节水品种需要加强的地方——
相对的来说,抗旱节水种植的小麦产量还是不及水地种植的产量,这是劣势。但是,小麦在抗旱节水种植情形下产生出来的粮食——小麦籽粒的商品性好,耐储藏,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都是优势。这些优势能不能与产量较低一些所带来的劣势相抵呢?这还有待于我们在接下来的生产实际中期检验,也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当我们所选用抗旱节水种植的小麦品种本身就是品质较好的优质麦时、生产出的粮食能够派上更“目标”的用途时,我想,这种“抵”的可能也就有了。更何况,在保护生态,保护我们水资源的观念不断的影响和强化下,这种“抵”可能会“抵”来的更多更实惠的好处。
图1.2014年干热风过后农大212(现为北京市节水适应区域对照品种)的田间表现。
图2.2014年干热风过后农大211(与农大212为姊妹系)的田间表现。
图3.农大212的籽粒。
(作者:麦S,原名宋印明,中国种业商务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