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是我省的重要杂粮作物,主要分布于我省雁门关、太行山和吕梁山等高海拔冷凉地区。因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能在很短的生长期内获得较高产量,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健康食品资源。为充分发挥荞麦在轮作倒茬、土壤培肥、稳粮增收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荞麦发展,助力农业结构调整,现提出2019年荞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科学选用优质品种,避免未经试验示范的跨区引种。甜荞选择红山荞麦、北海道、榆荞2号等品种,苦荞选择九江苦荞、晋荞(苦)2号、黑丰1号、西农9940等品种。
二、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荞麦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甘薯等。荞麦种植田要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细碎平整,土松、草净,上虚下实。亩施有机肥500-750公斤做基肥,亩施磷酸二铵5-7公斤或尿素5-7公斤做种肥。
三、适期播种,保证全苗
晚霜结束后及早播种。我省北部一年一作的冷凉地区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行春播,麦茬夏播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深度4-5cm,条播。亩播种量2-3公斤,播后及时镇压。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并适时间苗、定苗,亩留苗5-6万株。
四、加强管理,综合防控
播种后遇雨土壤易板结,对出苗和根系生长不利,应浅锄一遍,助苗出土,并适期进行中耕除草。后期如有缺肥迹象,可进行叶面喷肥。地下害虫防治采用人工捕杀、黑光灯诱杀或糖醋液诱杀等方法。注意立枯病、轮纹病、褐斑病和霜霉病等的防治。
五、适时收获,保证产量
一般大部分植株有70%籽粒呈现黑褐色时,即为适时收获期,应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