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江苏省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3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721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具有特殊意义,做好种植业工作是重要支撑。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有关决策部署,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布局,调减非优势低效粮食作物面积,大力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发展优势特色高效产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提高种植业发展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工作上,重点突出“四个加快”:
 
       一、加快推进绿色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将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种植业各项工作中,建立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情况监测调度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种植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一是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组织实施好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落实好主要作物建设任务,鼓励大豆、油料主产县开展示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蚕桑、中药材等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继续强化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绩效评价,突出优质、绿色、节本、高效,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新型生物技术物化产品,加大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创新集成,加快推广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技术,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落实、检查、评价、通报等项目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实施和管理水平。
 
       二是突出绿色防控示范。进一步转变病虫防控方式,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提质扩面”,构建“省有示范区、市有示范方、县有示范片”的绿色防控示范建设新格局。建设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00个。宣传推介一批绿色防控产品,深入开展生物农药替代行动,力争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覆盖率30%以上,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79%以上。全省全年农药使用量较上年下降1%。
 
       三是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综合采取“精、调、改、替、轮”五大措施,集成推广一批有机无机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速效缓效配合、灌溉施肥耦合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机制。巩固粮食作物、拓展经济园艺作物,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全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果菜茶稻为重点,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基地、特色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机械深施化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稻绿轮作等技术。积极培育精准施肥、机械施肥、统供统施社会化服务组织。确保全省化肥使用总量较2015年下降4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扎实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示范。按照“一区两点三推进”要求,督促指导苏南地区整体推进轮作休耕,组织实施好部级、省级耕地轮作休耕2个试点项目,鼓励各地自主开展轮作休耕,积极扩大规模,推进构建轮作休耕政策制度框架,推进建立监测评价机制,推进集成创新休耕技术模式,全年完成轮作休耕面积130万亩。
 
       五是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切实加强工作评价,加快建立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建成第一批15-20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开展超薄地膜联合执法行动,举办农膜回收利用与减量替代技术观摩活动,推进各地按时按标落实,确保完成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3%左右。
 
       二、加快推进提质增效,打造千亿元产业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要求,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稳定水稻面积,加快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轮作休耕力度,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突出籽粒玉米改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积极发展“四青”作物、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鼓励主要粮食作物与大豆、油料、蚕豌豆等养地作物轮作、间套种,扩大大豆等种植面积,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全年水稻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以上,力争全年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200万亩。在调整优化布局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推进体制增效,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打造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现代种业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组织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引导各地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优质专用粮食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种植。加快构建系统化的苗情智能监测诊断、物化投入品监督管理等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稻米质量安全。加快苏米品牌建设,制订并推广品牌团体标准体系,扶持一批挂标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认定一批苏米品牌基地。突出抓好稻田综合种养试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示范规模,大幅提升稻田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和效益,继续开展“味稻小镇” 、“食味稻园”建设,加大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及其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优良食味稻米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升江苏稻米市场整体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开展整片区、全县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出口蔬菜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等生产基地建设,新建100个园艺标准园。开展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研发攻关,集成推广“蔬菜+N”、“轮、控、改、替、收”全程绿色生产和“两减+生态循环”技术模式,进一步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组织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提升行动,改造提升现有的生产设施,进一步推进设施构型标准化,建设现代化、智能化园艺生产设施。大力发展蔬菜产地初加工,引导支持生产基地开展分等分级与包装标识,加快配置田头预冷设施、整理车间、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构建现代化的冷链加工配送体系,推进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开展“十佳绿色菜园”推介和举办第三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加快培育千亿元级绿色蔬菜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产业。加快选育审定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利用。开展农作物标准化品种区试站建设,筛选认定一批省级品种区试示范站点。启动实施种业“1155”工程,推进地方特色种苗繁育推广试点建设,筛选认定一批优势种子种苗经营主体和生产基地。推动种子管理由大宗作物种子向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园艺作物并重,突出抓好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品种引进推广和种苗集中繁供管理。支持种业企业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新型经营模式,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产供对接,拓展种业产业链。持续推进“互联网+种业”江苏行动计划落实,实施种业品牌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打造苏种特色品牌。推进种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调度,提升种业大数据平台和监管信息应用水平。建立优势企业、技术、品种信息公开发布机制,扩大信息发布平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水平。建立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进行科学的鉴定和评价,形成省级花卉种质资源重点保护目录,遏制珍惜资源的流失。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合理收集和引进国外新优奇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建立现代花卉种苗生产技术体系,采用先进繁育技术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大力发展现代花卉种业。
 
       四是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发展蚕桑、园艺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切实提高种植综合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蚕桑产业布局调整,减少与粮食、蔬菜等生产的交叉,实现区域化、集群化发展。根据地方茧丝绸产业发展需要,推广适宜的优良蚕、桑品种。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设施和轻简化桑园管理机械,发展设施蚕业,提升蚕桑生产装备化水平。结合产业富民工作,加强优质蚕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在10-20亩左右的蚕桑大户,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推广套种套养、桑产品等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升蚕桑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积极发展设施葡萄、设施草莓等应时鲜果,建设长江枇杷带,发展江苏地方特色水果,发展现代生态标准果园,实施老果园更新改造,拓展果园生态观光功能。进一步加强高抗、优质、特异茶树新品中引选推广工作,推进"机器换人"和全产业链管理技术改进,加大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力度,有效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开展花卉种苗集约化育苗栽培,示范推广产出高效、品质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花卉生产模式,促进传统花木生产向集约型、科技型现代花卉苗木生产转变。
 
       三、加快推进提档升级,做强产业示范园
 
       切实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以及带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做文章,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出台推进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园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推进措施,积极引导各地进一步修改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切实推进园区加快建设、提升水平。
 
       二是强化项目扶持。继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省重点帮扶县园区建设扶持资金效用,实行项目化管理,聚焦扶持重点任务、薄弱环节和新兴方向,着力提升园区设施装备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效果。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充分发挥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进一步强化示范园建设水平动态监测和省级奖补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督促各地园区构建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示范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四、加快推进科学监管,提升管理规范性
 
       突出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管理程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农药管理服务。制定2019年全省农药管理服务“回头看”活动方案,重点围绕《条例》及配套规章学习培训、许可工作“回头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等开展工作,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农药行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全省农药监管平台,加快与部平台对接,提升农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农药生产、经营主体的基础信用数据库。规范农药行政许可,实行政务大厅窗口受理登记材料,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把好生产准入关,扎实抓好生产许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经营许可工作,严格按照审批条件,符合一个发放一个,实现农药经营者全面持证经营。按照农药登记资料新要求,根据我省现代农业产业需求,鼓励和组织企业在水蜜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上开展生物农药和小作物登记工作。开展农药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农药使用者科学合理用药。
 
       二是加强种子等市场监管。进一步推动种业简政放权和规范监管,强化种子管理体系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和种子安全监管服务项目,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及 “白皮袋”种子治理专项行动,强化种子生产基地品种真实性巡查抽检,突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监督管理。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推动种子质量认证,建立完善种子种苗质量追溯体系。深入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抽查,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全程可追溯管理,规范农药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环保要求。加大对登记肥料质量抽查力度,确保农业用上安全肥、农民用上放心肥。
 
       三是做好生物灾害控制。全力做好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以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病虫疫情的防控工作。推进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聚点成网,提升全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水平。依法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调查与处置。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每个县(市、区)新增培育一个“五有五好”服务组织,深入开展高效植保机械替代行动,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58%以上,重大植物疫情处置率100%。
 
       四是积极开展农业环境保护行动。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种植业专题调查,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区域清单,为实行耕地土壤分类管理奠定基础。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全省耕地污染情况详查,组织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种植结构调整等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
 
       五是做好南繁南鉴服务。以服务好南繁单位和利用好海南南繁基地为重心,新增落根洋国家核心区生产生活用房2000平方。切实做好省内委托及农业部监督抽查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种子纯度种植鉴定。组织30家以上科研育种单位从事辣椒、西甜瓜、甜糯玉米、豇豆等小而精及特色专用作物南繁加代选育。开展南繁选育技术、种质资源等考察观摩培训活动加快南繁选育及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南繁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推进优质、绿色、特色新品种选育进程。
 
       六是加强农情调度和防灾减灾。切实强化农情调度体系建设,落实好各级农情调度岗位人员,改善农情调度设施设备,提高数据采集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建立一般数据分管领导把关、重要数据主要领导把关的审核上报机制。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针对不同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措施。顺应天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发生灾害后,积极争取救灾资金扶持,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抗灾一线,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实现有效救灾。(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