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伦市永和乡经建村经建农机合作社抢农时高标准完成大豆播种。 资料图
农民日报编者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在中国大粮仓黑龙江,优质大豆之乡海伦市,大豆复兴计划正在实施。眼下,一粒粒大豆种子正在播下,一棵棵大豆芽苗在不断扩大的“家园”中茁壮成长,肥沃的黑土地将收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果实。(记者刘伟林)
五月下旬,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迎来了连续降雨,为刚刚播种不久的黑土地及时补充珍贵的水份,豆农喜上眉梢。
海伦市是全国高油大豆基地建设示范县,中国优质大豆之乡,大豆种植面积曾高达300万亩,受玉米比较效益影响,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到170万亩。在大豆复兴计划的推动下,今年,海伦市掀起了大豆种植高潮,面积有望恢复到300万亩。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大豆单产逐年提高,预计今年的总产量能再创历史新高。
产业复兴计划鼓足农民干劲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耕地面积465万亩,其中旱田382万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塞北粮仓”,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伦市大豆种植历史久远,据《海伦县志》记载,早在民国3年(1914年)大豆种植面积就达10万垧(约150万亩)。到2000年之后,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种植面积高达300万亩。2014年年末玉米临储价格提高,因玉米效益远高于大豆,2015年的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到170万亩,平均每亩产量282.5斤,总产4.82亿斤。
2016年,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取消临储政策,为复兴大豆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海伦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全面宣传转方式调结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复兴计划,出台了《海伦市富硒大豆产业复兴实施意见》,深入挖掘民族非转基因富硒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的错位竞争优势,促使当年大豆面积恢复到210万亩,平均亩产300斤,总产达到6亿斤以上。2017年,海伦大豆种植面积再次攀升,达到了264.6万亩,总产达8.42亿斤。2018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虽降为200.3万亩,但平均亩产大幅提升,达到366斤,总产达7亿斤以上。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绿办主任杨大勇告诉记者,效益是农民种植大豆的根本推动力,以2018年为例,当地大豆平均亩投入270元,亩产值658元,亩纯效益390元,加上大豆生产者补贴320元/亩,地力补贴71.87元,不包括地租,亩效益780元,比当年玉米的效益高出73元。
海伦市前进乡东兴村东兴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春生说,他们合作社有14252亩耕地,去年种植大豆6500亩,亩产低的380斤,高的400斤,全部是高蛋白品种,当地龙头企业龙海食品公司以每斤1.81的价格收购,“效益比种玉米好多了”。
绿色有机示范促量质双升
杨大勇告诉记者,2016年海伦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富硒大豆产业复兴计划”,专门成立了大豆办,加大大豆产业开发力度。近年来,海伦市坚持以农机与农艺、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推广大机械精量播种、大垄三行密植等技术手段,大力引导农民种植东生1、东生7等东生系列优质高产高蛋白大豆,亩产接近400斤,有的地块亩产达到480斤,国产大豆与国际大豆单产水平日益缩小。同时,海伦市还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大豆品质、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
2018年,全市打造绿色有机富硒大豆核心区100万亩,建设53处园区,通过园区引带推广应用优质大豆品种、高新技术。其中有东林乡万亩绿色富硒大豆、海北镇万亩绿色富硒大豆等万亩大豆示范园区10处。
今年,海伦市在适度扩大大豆面积的同时,又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大豆品质、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加附加值。
海伦市现有耕地土壤类型为黑土,土质肥沃,普遍含硒,富硒地层较厚,锶、钙、钾等元素富足。当地充分发挥这一系列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开发出富硒大豆,并通过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及“三减”、秸秆深耕还田等技术的应用,实现黑土富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伦大豆含有的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海伦市抓住这一产品特性,成立中国黑土硒都产业基金会,以富硒、富锶大豆及其产品为服务对象,进行了黑土富硒绿色食品养生功能和品牌的统一打造和宣传。目前,除了“寒地黑土”公共品牌,“海伦大豆”地理标志品牌,还拥有47个绿色食品标识,17个有机产品认证。为了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当地的龙海食品、冬雪生物等5家富硒大豆加工企业与全国知名的“中国有机商城”有机食品网站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有机商城开辟了海伦馆,同时建立了“中国黑土硒都”线下体验馆,开始线上线下销售。
刘春生说,相比玉米,大豆用工少,投入少,好管理。今年,合作社一万亩连片地块除了一千多亩需要调茬外,其余全部种了大豆。
永和乡经建村经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孙安福除经营合作社的土地外,自己还流转了1500亩旱田种植大豆。他说,海伦大豆品质好,不愁卖。
全产业链开发领航产业前行
海伦是全国重要的大豆生产、贸易基地,成为全国大豆贸易的领航者、风向标,在全国大豆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海伦市一方面积极发展线下现货贸易,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优化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联运等资源,营建大豆产业产、运、销生态链,打造大豆电子交易核心平台,筹建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强力助推大豆产业发展。目前,海伦市拥有大豆经营业户近200家,辐射半径几乎遍及全国各地。2018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海伦大豆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纳入全省重点工作。
杨大勇说,下一步,海伦市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融合一二三产,着力推进大豆产业全链条开发。
其中一产要推进特有品种培育,标准农田建设,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优质大豆原料供应基地和第一车间,推动大豆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具体将整合国土、水利、农机、农技等多方力量,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大豆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2019年建设大豆富硒核心区面积100万亩,大豆万亩富硒科技示范园区12处,引领大豆发展规模种植。推进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把大豆优良品种保护、东生系列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大豆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在3-5年内,培育和认定5个以上主栽蛋白品种。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力量,引进战略投资人,组建优质蛋白种豆集团,推进东生系列蛋白种豆的繁育、认证和保护。同时,加快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项目、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土地轮作休耕等项目实施,不断提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生产需要,建设大豆标准化生产田块、田间道路、排灌沟渠、水利设施等,不断提升大豆生产能力。
二产要推动大豆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最大限度提升增值潜力。具体措施有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支持龙海食品、冬雪生物、沃尔今工贸等新兴豆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提升产能,延伸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大豆产业园”,瞄准知名央企和国内500强企业,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大豆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积极引导现有中小微加工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发展豆油、豆奶、豆腐、酱油和豆酱等豆制食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小微企业集群发展。
三产则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专业市场。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实现大豆生产、流通全程追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大豆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监测等关键环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大豆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大豆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大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大豆生产、加工、存储等关键性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大豆生产、加工、存储全程监测系统,提高信息化能力。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通过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等形式,突出培养职业豆农、职业经济人,提高大豆产业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和培养大豆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大豆产业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