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一组数据了解下我国大豆情况
2018年播种面积1.26亿亩,年产量1600万吨
年需求量近1.1亿吨
年进口量近9000万吨
2019年大豆振兴计划开始实施
大豆发展迎来新机遇
如何迎接调整抓住机遇?
6月1日上午,大豆种业专家论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等六位大豆专家,围绕我国大豆种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大豆育种发展现状、大豆良种攻关等议题作报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参加论坛并讲话。大豆良繁育种基地县代表、大豆产区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参加单位专家、大豆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
小小豆子力量巨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大豆产业利国利农利民。”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作《我国大豆种业发展策略的讨论》报告
“种业是大豆生产的首要环节。”盖钧镒十分看好大豆发展前景,“大豆规模可实现1.5亿亩单作+5亿亩间套。”他建议,国家在资源、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的全方位支持,大豆种业各方向的全国布局和育繁推紧密结合落到实处综合发展,快速提升现代化大豆种业的效率。
2019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给,提高我国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今年我国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大豆自给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2022年达到1.5亿亩。
1
自产严重不足,单产低,深加工程度低
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多个问题
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淑珍作《国外大豆育种与种业发展动态》报告
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淑珍介绍,我国是大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编目并保存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的有2.5万余份栽培大豆(以地方品种为主体)和8500份野生大豆。引进国外优异种质2300余份,约占我国大豆资源总数的10%。
据了解,我国大豆育种实力雄厚,新品种不断涌现。自1978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审定大豆新品种2000余个。近三年,全国共审定大豆品种492个,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已陆续审定了吉育86、中黄301等10多个亩产超过200公斤,中豆44、齐黄34等10多个蛋白质含量超过43%,合农85、垦农38等20多个含油量超过22%的高产、高蛋白、高油品种。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大豆产业发展面临自产严重不足,单产低,加工薄弱等多个问题。
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年产量1600万吨,进口大豆约8800万吨。
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近1.1亿吨,自给率仅14.5%,国内大豆自产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陈海江作《大豆生产与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陈海江说,近年来我国大豆消费量持续保持刚性增长,综合预计 2019 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约 10701万吨,同比增加200万吨。
从单产来看,2018年我国大豆单产127公斤/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等主产国家。据统计,2000-2017年,我国大豆单产由105公斤提高到120公斤以上,而美国则从170多公斤提高到220公斤以上。中美单产差距由60多公斤拉大到100公斤以上,且仍有扩大趋势。
从效益来看,我国大豆生产比较效益低致使竞争力弱、生产面积萎缩。我国大豆出油率约18%,进口大豆出油率约20%,每吨大豆加工利润差10个百分点。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江连洲
“我国大豆深加工程度低,产加销等产业链较短,加工专用性不强,新产品开发滞后,品种单一,应用领域窄,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院长江连洲说。
2
大豆振兴,品种先行
联合攻关培育优质品种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正在从食用扩向部分饲用变化。种业是大豆生产的首要环节。”盖钧镒说。
盖钧镒分析,大豆育种方向主要是食品用、饲用、营养保健用、土壤改良用、绿色化与生态保障等方面,食品用改进蛋白质的含量和必须氨基酸的组成。
“大豆品质改良在产量提高的基础上,产量很关键,未来种业的发展还是要提高产量,必须要通过种业的发展提高产量。” 盖钧镒说。
大豆振兴,品种先行。优良品种是确保大豆高产、优质、稳产的重要基础。自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集成育种全链条要素资源开展联合大豆良种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石作《大豆良种攻关及高产创建》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石介绍,良种攻关的目标是培育高产、高蛋白、功能型品种,建立覆盖育种全过程的公益性育种体系和互利共享的机制,简单的说就是“好模式,好机制,好品种,好队伍”。
目前,大豆良种联合攻关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公益性大豆育种平台,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同时不断优化品种审定标准,注重优质、高抗、广适品种的选择以及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等系列工作,大豆种业基础有了明显提升。
对大豆种业发展,盖钧镒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形成合理的大豆种业企业布局,推动我国大豆种业各类利用方向全覆盖;二是推动大豆种业走科技领先的道路,完善大豆种子企业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前瞻性计划,围绕大豆杂种化开展全国攻关,保障种业知识产权,形成中国大豆种业特长,种业绿色化,保证食品、生态两安全;四是国家对大豆种业的扶持要雪中送炭落到实处,支持企业的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
3
大豆生产要“良种+良法”
加工是出路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大豆之乡,是我国第一大大豆产区,大豆播种面积近600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良种+良法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作为全国优质大豆供给地,黑龙江在大豆大垄标准化栽培技术作了探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教授张玉先作《黑龙江垦区大豆大垄标准化栽培技术》报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教授张玉先将大豆生产的保障措施总结为“四结合”:秋整地技术与秸秆还田技术相结合,中耕技术与表土保墒技术相结合,叶面追肥技术与化控技术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相(两控一服)结合。
他建议,提高北方大豆种植技术,要加强北方适应气候土壤资源现状的大豆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如气温、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增加栽培技术与土壤耕作方面人才培养与经费投入,加大对自然降雨高效利用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
“大豆的出路在深加工。”江连洲说。大豆加工要针对其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充分挖掘其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和食用价值。
论坛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韩天富
论坛现场
江连洲介绍,豆腐、豆浆、素肉、油脂等食品工业对大豆原料品质的需求不同。豆腐品质与总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大豆品种对豆腐产量影响显著,特用品种比一般品种豆腐产量提高10-20%;豆浆专用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应高于40%,脂肪含量应高于19%,脂肪氧化酶缺失或含量低;素肉类产品蛋白质总量高于41%、含硫氨基酸含量高于3%、α螺旋和平行式β-折叠等紧密结构含量高于35%;优质高油大豆品种油脂含量高于22%。其他产品类,如适宜生产豆酱蛋白质含量高于41%、可溶性碳水化物含量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脂肪氧化酶缺失或含量低。
记者 摄影 编辑丨叶香玲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