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业 简 报
(2019年第10期)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2019年5月28日
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 加快推进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
5月25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在湖北恩施召开座谈会,研究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加快推进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10个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县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基地所在省种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有关专家50余人参加座谈交流。会议要求,各省各基地县要深刻认识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高质量建设。
一、深刻认识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9年2月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内蒙古察右前旗时强调,“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土豆种植,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镰刀弯”地区新增10个马铃薯种薯基地县,纳入新一轮制种大县奖励范围,自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中央财政每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支持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促进脱毒种薯及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落实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既是完成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各省各基地县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开创种子基地建设新局面。
建设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有利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核心就是“藏粮于种”。马铃薯良繁基地集自然、经济、科技、人力等优势条件于一体,是国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重要战略资源。只有高标准建设马铃薯良繁基地,加快提升马铃薯种薯生产能力,才能保障马铃薯生产用种有效供给,从源头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建设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有利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头,围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的发展目标,必须及时调整育种方向,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培育推广更多的高产、优质、高效、多抗、广适的新品种。“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具有高寒、缺水等自然特征,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粮菜饲兼用,营养丰富,具有较大的加工潜力和高附加值潜力,是优化种植结构的理想作物。加快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既保障了马铃薯良种持续供应,又巩固了“镰刀弯”地区种植业调整成果,还能够持续带动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形成国家、地方、农民“多赢”局面。
建设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有利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马铃薯良繁基地不仅是种薯的生产基地,也是马铃薯种业的创新基地,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展示基地。一方面,马铃薯良繁基地是国家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能够集聚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良繁基地是连接科研和推广的桥梁,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开发的窗口,也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重要鉴定平台和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二、准确把握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农业农村部先后认定15个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繁基地,对保障马铃薯种薯有效供应、促进种业科技创新、优化基地发展环境、促进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依然存在短板和弱项。一是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原原种、原种、良种分级管理薄弱,基础种苗供应缺乏,无毒种苗来源复杂,质量无法有效保障。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田间田网、渠网、路网不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备,建设标准偏低,抗风险能力不足。三是发展质量不高,优势基地保护力度有待加强,有的基地规划水平低或有规不依,全程机械化、智能信息化程度低,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专业分工与产业协同不紧密。四是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种薯生产经营主体备案、品种登记、种薯种苗健康检验薄弱,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完善。这些问题与矛盾解决不好,将制约我国马铃薯种业健康发展。
(一)总体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优化基地布局,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支撑体系,强化基地监管,着力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资,推动人才及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资本等现代要素向基地聚集,把马铃薯良繁基地建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种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着重加快提升“四个水平”。
一是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国家种子基地是基本农田中的基本农田,是保护区中的保护区。要将种薯繁育基地纳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探索建立“薯豆轮作”“薯草轮作”等轮作休耕制度,打破连作障碍,确保土壤肥力。要高标准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交通路网、水利体系、电力供应、信息化保障,全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育制种田园综合体。
二是加快提升技术装备水平。要加快提升马铃薯脱毒种苗统一供应能力,加快提升微型薯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保障原原种繁育能力。要加快提升种薯贮藏和调运设施装备水平,保障良种异地调运质量。要加强马铃薯种薯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马铃薯种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三是加快提升企业带动水平。发挥大型企业品种、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开展土地流转,提高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基地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打造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构建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保险政策,解除企业和制种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快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按国家标准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严格落实种子法要求,加强品种登记和种薯标签管理,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实施奖励政策的基地县全部实行种薯质量认证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严格基地准入,做到全国一盘棋,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追责。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盯住关键时期,抓住重点区域,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种子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基地管理服务中发挥作用,探索建立企业黑名单,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协助政府保护好、管理好种子基地。
三、切实抓好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
通过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努力创新建管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马铃薯良繁基地所在省农业农村厅,要加强指导督促,指导基地县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各基地县党委政府,要落实基地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基地建设管理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职责,成立以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明确专班专人,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国家马铃薯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与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基地县要积极承担攻关任务。马铃薯产业体系要组织成立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为基地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各基地县要安排专门机构和固定人员,对接产业体系专家指导组。各基地县将对接部门和人员及时报产业体系,马铃薯产业体系要尽快形成工作方案报种业管理司。
(三)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和奖励实施方案。参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模式,各基地县要抓紧组织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和奖励实施方案。基地建设规划要科学分析发展现状,总体谋划未来3-5年基地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投资测算、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统筹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投资,坚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奖励实施方案要围绕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分年度细化未来三年(2019-2021年)项目投资安排,明确重点项目、重要内容、重大措施,明确实施主体和进度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确保实施方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基地建设规划和奖励实施方案,经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同意后,于2019年6月30日前以正式文件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审核备案。种业管理司将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规划和奖励实施方案进行备案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四)管理好使用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根据《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8〕413号),制种大县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制种监管、新品种科技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购置等制种产业发展相关支出;奖励资金不得违规购买、更新小汽车,不得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不得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制种大县奖励是带任务的项目资金,原则上须专款专用。各基地县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种子基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予以优先支持,建立以政府引导性支持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同时,要加快制种大县奖励资金使用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考核评价工作。国家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已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各省应将基地建设纳入省政府重点督导事项。同时,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制种大县奖励实施情况绩效评价的通知》(农办种〔2019〕1号)要求,要加强制种大县奖励实施情况绩效评价工作,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各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认真整改,确保整改到位。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按照“有进有出、奖优罚劣”的原则,农业农村部将会同财政部,对制种大县奖励实行动态调整。
(种业管理司农作物种业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