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稻田,谷香四溢,浸润着丰收的希望。
“看现在水稻长势,亩产600公斤没问题,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8月25日,记者来到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恰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佳林和津南区农技服务中心专家郑宝福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郑佳林高兴地说:“今年我们村种了600亩小站稻,还有200亩稻蟹田,目前长势都很好,村民增收有底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振兴小站稻计划,津南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举全区之力做优做强小站稻,全力在小站稻“源”“魂”“种”上下功夫。
──整合粮贸公司、小站稻开发公司等12家国企组建成立“天津金谷”,开展精加工;
──积极“牵手”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原种场,培育引进8个优良水稻新品种;
──帮助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优质小站稻集中连片,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
──打通全区河道水网,给稻田提供优质水源;
──帮助企业和稻农建立合作关系,解决销售难题;
──建成小站稻稻作博物馆,弘扬小站稻文化;
──规划兴建田园综合体,大力推进农游一体化发展。
小站稻不负期待、辉煌再现:2018年,全区小站稻种植面积3.1万亩,平均亩产量550公斤,每亩增收3000元;口感大大改善,稻米基本达到国家一级优质大米标准。2019年,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增加到3.7万亩,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扩种优良品种,普遍采取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技术,确保小站稻品质和口感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