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密植技术使玉米平均亩产达1110.95千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9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明博  浏览次数:308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项目联合攻关通辽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内蒙古通辽市举办。依据《玉米机械粒收测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现场对技术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实收20亩示范田块平均籽粒含水率20.1%,鲜籽粒亩产1195.8千克,按照玉米标准含水率14%折算,平均亩产达到1110.95千克。
 
  在通辽科尔沁区作科所牵头搭建的联合研究与示范基地,来自作科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工作情况和实施效果。现场进行了机械籽粒收获、秸秆还田及土壤耕作的机械作业演示,并通过机械籽粒收获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示范田通过选用耐密高产品种,构建密植高质量群体,实施全程机械化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挖掘良种、良法与光温水肥资源的增产潜力,籽粒成熟度高。参加观摩的农户对示范田展示的密植高产机械粒收技术效果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了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交流会上,作科所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和研发情况,王克如研究员汇报了通辽基地的实施情况,粮丰专项管委会专家赵明研究员进行了工作点评,与会的地方农业管理部门、科研工作者及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代表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示范基地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
 
  据悉,“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是为破解我国粮食丰产增效协同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和生产需求的新问题而设立的,主要开展基础科学、共性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研究。作科所在地处玉米黄金生产带的通辽科尔沁区牵头搭建的联合研究与示范基地,建立了200亩的核心区、2.8万亩示范区,针对通辽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问题,组织粮丰专项“粮食作物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及其丰产增效机理”“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粮食作物生长监测与精确栽培技术”“东北西部春玉米抗逆培肥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内蒙古雨养灌溉混合区春玉米规模化种植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5个项目的研究团队,从玉米生产的全链条协同开展基础前沿、共性关键以及集成示范各个层次的研究任务和示范推广。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二处处长张昭,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副所长刘录祥,以及当地有关领导和专家等出席会议。项目相关人员、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当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了活动。(通讯员 卫斐)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