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三亚12月11日讯(记者 李方) “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南繁可将育种周期缩短50%,使超级稻单产不断取得突破,时间至少提前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海南气候独特,特别是位于三亚、乐东、陵水等地的南繁基地,是冬季育种制种不可替代的宝地,为我国种业发展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是在12月9日举行的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暨南繁硅谷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袁隆平说,“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南繁建设的投入,改善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特别是要做好南繁科研基本耕地的保护,加快南繁事业现代化,使南繁走向机械化、电气化和智能化。”
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暨南繁硅谷建设工作会议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摄
我国南繁育种始于 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风雨历程。现在每年有来自全国 29个省份、700多家单位的近 7000名科研人员从事南繁工作,先后培养了袁隆平、李登海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育种专家,育成的新品种占全国新品种数的 70%以上。60多年来,南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被喻为中国种业的“硅谷”。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种业现代化要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先导性工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杂交稻等品种走向世界,国外种植面积超1亿亩,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作出了中国贡献。
会上表彰了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表扬了南繁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50个单位获得“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李传友等100名同志获得“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南繁指挥部等50个单位获得“全国南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高勇等100名同志获得“全国南繁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