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新播种机的“绣花功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邹明仲  浏览次数:384
 
 
  眼看着辽宁省产粮大县昌图县种粮大户盛铁雍更新播种机几个年头了,可还是有村民在心里打个问号——“秸秆不拾掇干净,地里乱糟糟的,用这新机器播种,能出好苗吗?”有这样的疑问,源于长久以来形成的种植思维定式:种地,就得清秸秆,然后再翻地、起垄、播种。否则种子落秸秆上,容易出苗不齐。这种耕种模式,也是笔者在东北春耕期间采访时,最常见的场面。可新播种机与此不同,它被称为“免耕播种机”。耕种前,秸秆覆盖地表不必清理,不用翻地,以拖拉机牵引,在地里行进、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全套作业一次性完成。
 
  笔者来到盛铁雍所在的盛泰农机合作社,只见一边的老式播种机在仓库里落满灰尘,另一边15台“免耕播种机”已完成检修,整齐列队,只待下地干活。盛铁雍向笔者演示了“免耕播种机”的工作状态。笔者发现,别看秸秆覆盖地表,看起来粗粗拉拉的,可“免耕播种机”启动时,干的可是个精细活儿,是个能“绣花”的家伙。整个机身长约三四米,前端底部有一把圆形的切割刀,把残留田地里的秸秆切断,后面一对“扒拉滚”,把包括秸秆在内的杂物拨开,两把“V”形刀切开大约2厘米宽的苗带,种子经播种管精准地落在苗带上,最后由压实装置将种子覆土压实。当地同样多年采取保护性耕作的种粮大户李忠华说,“免耕播种机”只开2厘米宽的苗带,对土地的伤害小,耕作更精细了。用老式播种机,旋耕起垄播种,得开出15厘米苗带,土壤容易失墒,还容易出现“犁底层”,造成土壤板结。
 
  昌图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秸秆覆盖既可以解决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防止黑土地土壤流失、板结,有机质下降等问题。刚引进“免耕播种机”时,盛铁雍的心里也直打鼓,担心机器不好使。可年年高产丰收,坚定了他的信心。种粮大户们说,2018年当地大旱,传统模式地块普遍存在玉米植株打蔫,个别地块甚至出现空秆的现象,造成减产,但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较传统地块亩产明显高出一截。
 
  笔者了解到,在东北黑土地上,保护性耕作模式正逐渐推广开来。日前《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的出台,提出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