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视频工作会议在安徽省皖垦集团龙亢农场召开。此次会议鉴评出了黄淮南片、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的22个多抗与弱筋优质小麦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赵振东,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共展示了品种(系)51个,其中包括黄淮南片麦区品种31个,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12个,西南麦区品种8个。所有参试材料均播种0.5亩大区,并划分为条锈病接种区、白粉病接种区、赤霉病接种区和病害防治区。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分别调查各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病情况,并按照相应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和鉴定评价方法对各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赤霉病的抗性进行评价。
通过专家鉴评,共评出兼抗条锈病、白粉病的品种有11个,包括黄淮麦区的皖宿0628、宛1204、秦农578、百农4199、郑麦1354和百农5847R14,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扬14-214,西南麦区的川麦1690、黔麦21、绵麦902和川麦93。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12个,包括黄淮麦区的安科1801、安农1589、WK1602、皖宿0891、紫麦19、康F、徐农029、秦农578和西农511,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扬16-157、扬14-214、安农1580。弱筋品种在收获后,还将进行糕点、饼干等食品的加工质量评价。此次会议展示的品种表现优异,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引起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