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打造甘蓝品种“中国芯”——记蔬菜花卉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6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浏览次数:463
 
 
  甘蓝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它富含维生素、硫甙类物质,是一种营养健康的食品。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甘蓝遗传育种工作,他们一做就是50年。团队现有成员11人,其中院士1人,高级职称人员8名,是一个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团队聚焦“三个面向”,践行“三创一体”,深入调研产业需求,扎实开展品种选育,育成的甘蓝品种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坚守农业初心 打造四代品种
 
  方智远院士经常给团队成员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替老百姓着想”,团队也一直坚守这个初心,想方设法降低种子成本。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种植的甘蓝品种大都引自国外。1967年外商故意刁难,提高种子价格,降低种子质量,华南地区种植的“黄苗”甘蓝大面积发生未熟抽薹,给广东等地的菜农造成了惨重损失。方院士从那时候开始就下定决心要搞我国自己的品种。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1973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结束了我国甘蓝品种长期依赖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于198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面又陆续育成第二代品种‘中甘11’、第三代品种‘8398’、第四代品种“中甘21”,四代品种四次获得国家奖。他们培育的种子,价格只是国外的1/3。
 
 
发挥榜样力量 传承科学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院士80岁高龄,仍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为了加速秋甘蓝新品种的示范推广,2019年8月21日方院士一天往返寿光试验基地,非常辛苦,这一天正好是他80岁生日。方院士经常给团队成员讲诉他人生的宝贵经验,他特别提到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服务,团队成员们深受鼓舞。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团队成员不辞辛苦、加班加点,杨丽梅老师即使生病也坚持参加地里调查和选种,吕红豪博士在今年大年初三就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
 
 
扎根蔬菜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团队始终牢记自身使命就是要为蔬菜产业服务,主产区就是我们的主战场。他们在河南济源、内蒙古乌兰察布、河北张家口、湖北嘉鱼等地设立了30多个品种示范点,每年示范品种500余个。推广品种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河南济源曾经是贫困山区,团队与当地合作20年,现在亩产量比10年前翻了一倍多,单季制种收入平均达到6000元/亩。如今,当地农民流行一句话,“种菜不卖菜、制种收益高”,制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服务当地脱贫攻坚的同时,大大加速了新品种的繁育与示范推广。
 
  近三年来,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抗枯萎病基因,创制了Ogura胞质不育的恢复系,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越冬甘蓝品种的垄断局面;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农科院优秀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贡献奖先进集体等荣誉。团队育成品种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占全国甘蓝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为农民创收200多亿元,对推动我国甘蓝自育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提高我国蔬菜育种水平,保障蔬菜周年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再对标、再努力、再落实,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