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飘香说丰年,示范区里看创新。”近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省内外47家优势科研教学单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的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二期、三期项目小麦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山东齐河示范区举行。
会上集中展示了小麦耕层优化二次镇压高效技术、秸秆还田提升地力关键技术、田间智慧管理平台、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等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这些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将为提升农业的信息化、精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里,风吹金色麦浪,满目丰收在望,这其中无不凝聚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现场500亩的核心示范田更是将“粮丰”山东项目的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在这片示范田里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智慧农场”的雏形已清晰可见。
示范区内,一个插在农田里的监测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专家介绍,这个监测仪插在小麦田,可以实时获取到作物生长的多项指标,结合农田传感网、无人机、卫星等多种平台获取的农田光谱和影像数据,便可以对大面积作物长势、需肥量等进行监测诊断,对小麦产量和品质进行提前预测……现场展示的星、机、地一体化作物生长监测技术与生长诊断调控技术让这场观摩交流会成了一场“硬核科技展示宴”。
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高产在于科技。科技创新就是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做到成果应用于实践。
“粮丰”山东二期项目负责人、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法宏表示,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少耕充分发挥了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每亩农田年度可节省灌溉用水60立方米左右;小麦少耕播种,每亩生产成本由传统生产的160元降低至80元,从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周年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朝刚说:“通过参与示范区建设,将新技术应用到公司实践中,今年小麦、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50kg和700kg;较往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