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口14亿,而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10%,需要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的食物需求。因此,粮食作物生产安全问题对中国尤为突出和重要。
今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国内粮价有所波动,并存在囤粮现象,随着全球疫情扩散以及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后我国粮食的供应和价格走势会怎样?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市场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 粮价相对稳定
中国经济时报:近期粮食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总体稳中上涨。您认为,未来影响粮价走势的国内、国际因素有哪些?
姜文来:粮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比较复杂。总体上来看,在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是受供需因素共同影响,供不应求,粮食短缺,在缺乏国家强烈干预背景下,粮价就会上升,缺口越大,价格上升幅度越大,相反,如果供大于求,政府不加以干预,则粮食价格就会下跌,供应越充足,则价格下跌幅度越大。如果供需基本平衡,则价格就相对稳定。
国内、国际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粮价。从大的方面来看,如果不考虑国际政治因素,仅仅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也遵循供求规律。但是国际粮食市场总有国际政治考虑,这样国际粮价人为的干预就很大,脱离供求规律也是常见的。
国内粮价受国内粮食政策影响很大,目前我国粮食产能稳中向好,多年粮食产量屡获新高,市场供需处于紧平衡,从整体情况来看,粮价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这与我国粮食政策有密切关系。
2018年,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实现了调整,由托市价格转向托底价格,即由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转向最低收购价对准粮食生产成本价进行定价。托市价抬高了粮食的价格,不能如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托低价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当市场价格低于粮食生产成本价时,触发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指定的企业将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以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格局、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心理因素对粮价的影响。由于大家担心疫情影响,短时间内大量囤积粮食,会造成粮价因恐惧囤粮而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类似的情况过去发生过,未来还可能发生,我们要十分警惕。尽管我们粮食储备机制为应对这种情况做好了准备,但尽可能不让这种情况发生,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免造成社会影响和不应有的损失。
今年粮食总产预计和去年相当
中国经济时报:全球疫情扩散、南方洪涝会否影响整体粮食供应导致价格上涨?
姜文来:今年的粮价走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增添了最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夏粮获得丰收,从粮食长势来看,如果没有大的灾情,秋粮丰收在望,今年粮食总产预计和去年相当,乐观估计高于去年,这就为国内粮价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什么时候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还是未知数,一些粮食出口国纷纷限制粮食出口,粮食进口国又增加粮食进口量,增大了国际粮食供需缺口,粮食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进口比较大的大豆来说,影响更大些。
南方洪涝对我国粮食整体供应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更不会引起粮食价格的上涨。今年南方洪涝严重,是历史上比较严重的一次,但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从局部地区来看,受灾严重地区出现一季绝收,大部分地区一季出现减产,只是受灾的省份粮食产量会有所波动,对全国的影响并不显著。1998年我国遇到了南北大洪水,灾害严重,但当年粮食产量为51229.53万吨,达到当时历史最高水平,洪涝对我国粮食总产影响不大。当然,如果没有洪涝,粮食产量会更高。
大豆缺口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人口大国,解决百姓一日三餐吃饭问题是硬道理,目前我国三大主粮供需情况如何?由于受国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量依靠进口的大豆会否出现供应短缺或价格暴涨现象?
姜文来:玉米、小麦、大米是我国三大经济作物,特别是小麦、大米是我国的主粮。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供需尽管处于紧平衡状态,但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出现短缺从而导致价格暴涨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国玉米供大于求,进口率不到2%,小麦、大米自给率97%以上,进口率也不到3%,进口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这为我国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大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81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进口量接近中国生产量的5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中国大豆消费量占全球的30%左右。大豆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肉蛋奶生产离不开蛋白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肉蛋奶的需求会更大。
据预测,我国未来对大豆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在国内生产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从国际上进口大豆是一种必然。过去我们大豆进口国主要是巴西、阿根廷和美国,这些国家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这或多或少对其大豆出口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目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从美国进口大豆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寻找更多替代国来分散大豆进口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总体来判断,大豆价格会呈现稳中震荡态势,不排除大豆价格上涨的可能,对此我们要十分警惕,预防大豆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肉蛋奶价格波动,为“六保”“六稳”做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