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武汉市政府获悉,2021至2025年,武汉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到2025年,实现种业产值1000亿元,打造武汉·中国种都。
种子,农业的“芯片”。打造中国种都,要抢占生物育种制高点。武汉市提出,重点支持武汉·中国种都“一核三园五链”和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到2025年,以高农生物园、南湖农业园为“一核”的种业总部经济引进聚集具有原创技术或者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种子企业500家。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每年举办以蔬菜品种为主体的种博会2次,推广种植面积1000万亩。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形成年繁育水产苗种达120亿尾(其中名特苗种60亿尾)的产业基础。汉南现代种业小镇创建国家级种子产业示范园,聚集种业企业50家,研发、示范和展示面积达到3万亩。健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种猪、淡水渔以及微生物等5大种业的研发、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建设20个种业相关的院士团队,育成新品种500个以上,实现种业产值10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武汉提出科技、农业、人才、用地、国际化等一揽子政策。
在科技支持政策上,对武汉地区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育种单位,按照国家奖励资金标准给予配套补贴。对种业领域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孵化器和国家、省、市级星创天地,分别给予150万元至20万元的补贴。对种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给予财政补贴10万元或40万元。对技术创新项目,可给予50万元补贴。新品种成果转化,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补贴。
在农业支持政策上,自主研发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最高奖励100万元。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的品种,每个品种奖励5万元。通过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命名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新建的现代化种公猪站按照每100头养殖规模奖励100万元。
在人才支持政策上,将符合条件的种业领域人才纳入“武汉黄鹤英才”计划评选范围,对获得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荣誉称号的,分别落实相应的资金资助、股权投入、跟踪培养、生活保障、人才服务等支持政策。
在用地支持政策上,全市土地储备计划应当向武汉·中国种都“一核三园五链”适度倾斜。
在国际化支持政策上,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按照相关规定享受武汉市招商引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具有优势技术和产能输出的种业企业和产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对参加国外专业展会、收购境外品牌、境外注册商标、境外申请专利等的种业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来源丨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