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80%的经销商和种植户,对玉米种子的审定公告“看不懂”或者“不会看”或者“根本就没用心看”。
呵呵,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人“不服气”,忍不住要“喷”了。
且慢,你先用几分钟时间,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把你想当“农喷”的3个以上的理由写下来,来证明你的思维逻辑是清晰的,然后你再决定是不是“开喷”或者闭嘴思考提升自己。如何?
第一看:雄穗分枝多,相对抗旱和耐高温热害较好
先说几个专家的观点:
山东农业大学任寒硕士和董树亭教授共同研究认为,雄穗分枝多且雄穗分枝长,颖壳饱满的品种相对耐高温(也相对抗旱能力较好)。
河南农业大学陈伟程教授在“黄淮海玉米种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明确指出:“少雄品种,是有风险的。”
山西省农科院董红芬科研结果,玉米产量主要受到2个植株性状的影响最大——叶片卷曲度指数(抗旱能力)和抽雄吐丝的间隔期。玉米雌雄开花间隔期与雄穗分枝数关联度最大(叶片多,雄穗分枝多,茎秆粗壮,抽雄吐丝间隔时间短的品种,相对抗旱能力强,秃尖度小)。
河南农业大学付景博士试验结果,同样高温条件下,“多雄白轴品种” 减产11.14%,“少雄美系红轴品种”减产25.4%(也就是说,“多雄白轴品种”相对增产1/7以上)。
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提醒:看玉米种子审定公告中,雄穗分枝较多的,相对比较抗旱也比较耐高温热害,抗灾能力也比较强,增产幅度也比较大。一般白轴品种大概率都是雄穗分枝比较多,所以要谨慎对待红轴品种的雄穗分枝问题。
第二看:叶片多少与成熟期,初步排除涉嫌早衰的品种
大家应该都知道:早熟玉米品种为14~17片叶,中熟品种为18~20片叶,晚熟品种在21片叶以上。请注意,成株叶片(全株叶片)是包括最早的2片小叶,虽然在抽雄时最早的1~3片叶已经干枯消失,但必须计算在内。
黄淮海夏播玉米审定的对照品种是“郑单958”。
如果一个红轴品种“成株叶片数18片”,生育期与958相当,可以当作“参照物”。
可是,有意思的是,另外一个红轴品种“全株叶片18片”,生育期比958短1天。
再有,一个红轴品种 “成株叶片数19~20片”,但生育期却比958早熟1天。
你品,你仔细品。
你想,你慢慢想,用你的智慧思考几分钟。
那么,重点来啦:
玉米品种叶片数量较多,如果抗逆比较好(“三抗四耐”方面越突出,越不会早衰,一般会“活秆成熟黄金棒”),就应该晚于“郑单958”。
例一,国审白轴品种“八强十号”(国审玉20190254),“成株叶片数20片”比958晚熟0.8天。
例二,国审白轴品种“伟科702”(国审玉2012010,豫审玉2011008),“成株叶片数20~21片”,比958晚熟1天。
例三,国审粉轴品种“沃玉3号”(国审玉国审玉20180291)“成株叶片数20片”,比958晚熟0.5天。
这才是相对抗早衰的“活秆成熟”品种啊。
据山东省农业大学刘正博士、张吉旺博士的研究,黄淮海的玉米“活秆成熟”而晚收获6天可以“白捡”产量1/5。也就是说,你种植的玉米品种如果发生早衰,减产1/5以上损失。
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提醒:有些事情虽然看透了本质,但是却不能说透,原因“你懂的”。我们帮你,也只能帮到这里啦。关键的关键,就看你是“愚钝”还是“小精明”还是“大智慧”啦!言而总之,早衰的品种会减产1/5以上的,不可掉以轻心。
第三看:抗病鉴定,“高感”或“感”多一个,就多一份风险
曾有一包地大户咨询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某个红轴品种“行不行”,当时,我们告诉他:你说的那个品种“高感病”和“感病”应该在7个以上吧?请注意,每一个“高感”或“感”都是你的减产隐患,你愿意承担这些风险你就种植,反正,因为这些缺点造成的减产“你自己买单”。
我们的一席话,让这位包地大户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连连道谢。
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这位种田大户选择了4个综合抗耐能力强的品种,进行了“红加粉”和“白加红”混种(同一块地“一分为二”,株高相近的可每个品种各占一半;株高不同可以1:2或1:3),效果很好。
高抗>抗>中抗>感>高感,这是对某一种病害的抗性等级。
请注意,黄淮海区域夏玉米, “头号敌人”是茎腐病。其中包括“青枯型腐霉菌茎腐病”和“黄枯型镰孢菌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3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审定公告的鉴定结果,大多仅仅是针对“镰孢菌茎腐病”一种。
杨利华研究员指出,黄淮海区域不适合美系红轴,因为高感腐霉菌茎腐病又不耐高温热害。(见附图)
其它的病害,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经销商,不同种植户的“好恶不同”,自己选择“避开”或“忍受”吧。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要付出的代价。因为,如果由于这些缺点出现的减产或者“麻烦”,种业公司并不负责(种业公司负责的是玉米品种审定区域的合法化,以及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此外的缺陷性减产,都是种植户自己承担)。
其次,就是“让人提心吊胆80天的倒伏问题”——抽雄前20天和抽雄后60天的倒伏或者茎折,特别是抽雄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株高还没有“固定成型”,所有的品种都有“茎秆折断的风险”(因为株高继续增长,茎秆的“木质素”含量较低,充实度不够,倒折风险巨大,品种之间的差异巨大)。
吉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冯芬芬研究结果认为,抗倒的品种相对抗病能力强,换一句话说就是“抗病的品种相对抗倒伏能力强”(玉米品种“茎秆硬度”和“根系拉力强度”强者,表现抗病,可作为抗病鉴定方法和指标)。另据青岛农业大学许莹莹硕士科研结果,单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增产率31.99%),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非常强。
再者,是品种的抗旱问题。因为,我国2/3以上的玉米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据北京市农技站裴志超硕士撰文指出,耐旱的品种相对抗倒(应该说,抗倒的品种也大概率相对耐旱)。另据河北省农科院张磊的研究研究结果,种子越小越抗旱(千粒重与相对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活力抗旱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提醒:因为抗倒的品种相对抗病,抗旱的品种也相对抗倒。所以,大概率上讲(非绝对的),抗倒的品种也相对抗旱,也相对增产潜力大;抗旱的品种也相对抗倒。优点重叠越多,越是一个好品种。
第四看:风险提示或注意事项,缺点你是不是接受?预防措施你是不是知道?
因为品种缺陷造成的减产损失,年年都有。
比如,曾经公开的新闻报道《缺水少雨,十多万亩秋玉米减产》,《两万亩‘高产’玉米缘何成了秃头?》,《嘉祥:玉米大量减产,每亩损失达千元谁之过》,《九千亩玉米倒折,农民减产谁赔偿》……等等。
每一个新闻的背后,不但有成千上万种植户的“血汗钱”化为泡影,也有很多种子经销商不得不关门停业转行甚至外出打工谋生的心酸。
请注意,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品种,所有的品种都是缺点,每一个品种都有减产风险。
关键的关键是“哪一个品种”的缺点更少,风险更小,你愿意接受或忍受这个品种的弱项,或者你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风险或减轻风险。
请注意,非种子质量造成的减产损失,种业公司无责任。全部经济损失都将是种植户“自认倒霉”,以及波及到种子经销商身上的名誉损失或者销售下滑或者关门停业。
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提醒:每一个玉米种子包装袋上背面的“栽培技术要点”和“风险提示”“注意事项”的内容,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对待,以采取“扬长补短”的种植技术。
因为,品种对产量的贡献仅仅20%~30%,每一个玉米品种的产量2/3以上来自于“品种之外”,技术的重要性大于品种本身。
请特别注意,任何一个品种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所以,最好采取2个综合抗逆能力强的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白加红”或者“红加粉”种植,同时强化“农业真科技”方面的管理,以实现抗性互补,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化解种植风险,获得稳定增产。
总结:真正的好玉米品种仅1%,利用“排除法”找到它
据杨大海先生讲,玉米品种真正特别优秀的不到1%,很多品种属于“滥竽充数”或者“狐假虎威”或者“整容的品种”。因此,学会看审定公告,是寻找真正好品种是一个“初步排除法”。
为了慎重起见,避免风险,请不要轻信任何一家种业公司的“观摩田”,因为这样的地块都是“特殊管理下”的特殊地块(如同一个浓妆艳抹“化妆之后的明星”一样,化妆之后是明星,明星卸妆之后很多还不如普通人呢)。
所以,建议种子代理商或者种田大户,可以在你自己的试验田(考种田)里同时种植“初选之后”的几个公司的几个品种,同样的施肥同样的密度条件下“再次PK”,如此“是骡子是马,溜上一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些抗性差的品种原形毕露,一些综合抗逆能力强的品种“青枝绿叶黄金棒,活秆成熟不早衰”,高下立判。
你自己的“考种田”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你可以像“皇上选妃”一样优胜劣汰,选留4个相对较好的品种(分别属于不同公司的不同类型的品种),对它们再进行“白加红”或“红加粉”混种试验。
如此,任何一家种业公司都不敢“得罪你”也不敢压榨你的利润,因为每一个公司的品种顶多占你推广品种1/4的份额。而且,你可以随时“拿掉一个品种,换上另外一个品种”,立于不败之地,“稳坐钓鱼台”而掌握主动权。这才是降低风险,避免损失的上上策。
(作者:北方农村网顾问团 王智广 尹洪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