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仅在穗部发生,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稻绿核菌侵染水稻花器引起的穗部病害,是水稻后期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由于今年我省大部稻区在水稻敏感生育期(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阴雨天气偏多,田间湿度较大,致使稻曲病发生较为普遍。为有效减少染病稻谷的危害和做好来年的科学预防,现就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是针对即将收获的水稻,如有稻曲病,先人工收割带有稻曲球的稻穗,摘除带有稻曲球的谷粒集中深埋或烧毁,然后再统一进行收割。
二是针对已收割的水稻,如有稻曲病,要及时清除收割后的稻曲球病粒集中深埋或烧毁,可以减少稻曲病病原菌毒素对稻谷的污染,同时减少稻曲病病原菌的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的初浸染源。
三是对收割的稻谷及时晾晒或烘干,保持稻谷水分含量在13%左右,同时注意防治鼠害,减少稻谷污染。由于稻曲病病原菌毒素溶于水,煮饭时,要对稻米(含免淘米)进行多次淘洗后在进行蒸煮。
四是水稻生长期科学预防,减轻发病程度。(1)选用无病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结合盐水选种,淘汰病粒,用57℃温水进行温汤浸种10分钟后,洗干净催芽播种。(2)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对发病重病田块收获后要进行深翻,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3)科学施肥,防止迟施偏施氮肥。(4)药剂防治,针对常年发病较重的品种和区域,水稻后期采用两次叶面喷雾预防技术,第一次施药时间在水稻破口前7-10天(即田间1/3-1/2的植株剑叶叶枕与倒数第二叶叶枕持平时),第二次施药时间在破口期(5%始穗,或第一次药后7-14天);药剂可选择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36%丙环•咪鲜胺悬浮剂(米优)、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稳达)、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禾技)、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稳腾)、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等药剂,可兼防稻瘟病和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