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安徽:大灾之年丰收来之不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丹丹  浏览次数:345
 
 
  “今年孕穗期雨水太大,影响稻穗发育,没有想到亩产还打到了603.15公斤。”安徽阜南县鹿城镇种粮大户庞连贺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今年的洪涝灾害之后,自家的水稻还能有这样上乘的表现。
 
  2019年开始,庞连贺压缩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在139亩田地上试种起旱优73。他在田里打了一口井,又在地面上每隔40米铺设一条塑料管道,汲取井水,通过管道给孕穗期的稻子少量多次喷水。在灌水的同时,可以进行施肥、施药,能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降低劳动强度。去年秋收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每亩净赚600至700元。有了成功经验,今年庞连贺将旱优73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40亩。“虽然辛苦一些,但比种玉米划算太多了,基本上旱涝保收。”庞连贺介绍说,没承想今年孕穗期雨水太大,影响稻穗发育,即便受了灾,水稻田间表现整齐一致,熟期适宜,青秆籽黄,结实率高,田间无倒伏,病虫害轻,平均亩产竟然维持在603.15公斤。
 
  优质品种提升了普通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风险。而在大面积的农业示范田里,科技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的作用更为明显。庐江县白湖农场示范区的水稻丰收景象让前来测产的专家组们啧啧惊奇。在300亩的水稻钵机插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攻关田间,专家们随机抽取示范区3块代表性田块和非示范区1块田,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验收办法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块随机选点机收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测产结果表明,300亩水稻绿色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为811.3公斤/亩,示范区域对照相比产量增加231.9公斤/亩;同一示范片小麦机开沟起畦条播平均产量为492.6公斤/亩,对照产量377.1公斤/亩;示范片稻麦周年平均产量为1303.9公斤/亩,比对照周年产量956.6公斤/亩增加347.4公斤/亩,增产增效结果显著。
 
  安徽粮丰增效示范项目首席专家吴文革研究员介绍说,安徽省是重要的稻—麦两熟种植区。然而,传统的稻—麦种植存在着对温光资源不充分、肥水药投入量大、防灾能力弱、接茬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稻—麦周年持续绿色丰产优质增效,安徽粮丰项目组,依托国家丰产工程等项目近12年研究成果,综合解析明确了江淮地区稻麦生长发育特性、稻麦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气象因子关系、稻麦生长季光温利用特点以及稻麦生长季水肥需求特性。据此,创新形成“水稻适期晚播、用足有效生长季适期晚收+小麦及时接茬、适期晚收的‘双晚’生育进程优化技术”,光能生产效率提高3.0%-6.1%,温度生产效率提高3.9%-4.6%,提高了稻麦周年产量以及稻麦品质;创制了秸秆还田与耕整地新机具,实现稻麦周年秸秆还田,解决了周年种植茬口高效衔接与高质量耕整地难题;建立了“优化进程避灾+选用品种抗灾+补偿栽培减灾”的水稻高温热害技术和“高畦降渍减灾+耐渍品种抗灾+栽培调节减灾”的小麦防控技术,显著提升了江淮稻—麦生产的避灾抗逆、丰产稳产能力;研发采用新型肥料、农药及减量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目的。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