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南火车站搭乘高铁,54分钟便到了富源北站,从富源北站驱车约20公里,半个多小时便来到富源县后所镇小冲村委会李家屯村。村里有块平坦的坝子,25岁台湾姑娘陈慧玲的333棚“丑小瓜”整齐地排列在坝子里。
初见陈慧玲,并不会把这位姑娘与台湾农业创业青年联系起来。她瘦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和云南本地的年轻女孩儿没什么区别,直到听她用台湾腔娓娓道来她与云南的缘分和故事。
“父亲2000年开始来大陆发展,起初是在江浙一带做农业,但由于沿海一带气候原因,时常会有台风,导致农产品产量受损,收入减少。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来到云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并从2003年开始扎根云南做起了自己的农业事业。”受父亲影响,2017年6月,陈慧玲大学毕业典礼一结束,就订了机票来到云南。原本学习管理专业的她,与父亲一道当起了农民。
几年下来,陈慧玲和父亲陈政沼在嵩明、富源、会泽等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草莓种植基地。今年7月,倾注父女心血的哈密瓜新品种——“丑小瓜”落地富源。经过3个月的时间,瓜熟蒂落,咬上一口,甜脆多汁。
“‘丑小瓜’在台湾叫水晶瓜,是父亲前些年在传统哈密瓜的基础上培育的新品种,个头不大,平均每个1.5公斤左右别看它丑,可它很可口,很适合小家庭消费。”陈慧玲说,“丑小瓜”的外观不同于常见的哈密瓜,米黄色的外皮上偶尔会有蚜虫啃食后留下的斑点,颜值并没有常见的哈密瓜那么高,但这恰是绿色生态的证明。
和以前跟着父亲打下手不同,富源的“丑小瓜”基地是第一个由她主要负责的项目,基地占地300亩,建有333个塑料大棚,每个大棚将产出300到400个瓜。不仅基地小有规模,陈慧玲还和当地企业合作注册了一家新的农业公司,并出任公司法人代表。
“真正扎根下来,才发现搞农业和想象中区别那么大。农业不像其他项目,有个商业计划书往前推进就行了,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陈慧玲说,因为文化和理念的差异,推行标准化种植没少和在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磨合,“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比如村民对标准化种植的认识,比如我的生活习惯。”
现在,陈慧玲已经和当地村民打成了一片,不仅学会了吃辣椒,还爱上了各种做法的洋芋。“年龄不大,但做事认真踏实,像她父亲一样!”小冲村党总支书记周云粉忍不住给她点了个赞,至今她还记得陈慧玲的父亲来考察项目时,特地在车里睡了一夜,只为真实感受当地的气候条件。
让周云粉更为高兴的是,“丑小瓜”第一年试种就取得了成功,村民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在此之前,当地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每亩地的毛收入在1000元左右。现在,村民们不仅有流转土地的收入,每家还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本月,“丑小瓜”将陆续在昆明上市。陈慧玲的打算是先依托微商和实体店在小区做推广,待来年批量上市的时候再和大的商超开展合作。“‘丑小瓜’一年可种3到4茬,且可以反季节上市,在云南以及省外市场都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谈及前景,陈慧玲充满信心。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可以种出优质的农产品,我们希望后续可以通过人才培育和技术输出在云南培养更多的‘农场主’,组建专业的销售团队来拓展全国市场,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云南又一水果品牌。”陈慧玲说。(昆明日报 记者殷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