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国种业也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推进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戴景瑞、盖钧镒、万建民、张新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主持。
十三五以来
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历史的新节点
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
仍然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为补齐发展短板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谋划正在起步
短板一:当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仍然是种业创新的突出短板,资源消失风险加剧、精准鉴定不足、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十三五”以来,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与材料采集,抢救性收集了一大批新资源,全国长期保存作物资源52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个、遗传材料90多万份,农业微生物资源10万份,均居世界前列。
规 划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统筹布局资源库圃(场区),实施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有序开发。
此外,还将推动资源登记交流共享,加快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力争3年内完成现有种质资源登记任务。
张桃林透露,为创新开发利用机制,我国将依托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搭建资源鉴定评价与新基因发掘平台,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探索开展资源保护与利用权益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资源赋权政策,推动建立资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台,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的主体。
短板二:从种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水平看,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通过联合良种攻关,“十三五”期间育成小麦新品种180个、水稻312个、玉米820个、大豆247个,一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重大新品种有力保障了我国种业发展。完成了近7500份次小麦、12.8万份次水稻、5.6万份次玉米、4.8万份次大豆种质资源各性状鉴定评价。
规 划
着眼“十四五”,种业自主创新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干出实绩:
一、加大良种联合攻关力度;
二、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应用;
三、加强国家种业创新力量战略布局;
四、健全育种创新激励机制;
五、积极推进种业创新国际合作。
“种业自主创新要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要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短板三: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兼并重组明显加快,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种业强,企业必须强。
基于我国大农业、小农户和物种类型多样、生态区域复杂的基本国情和种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发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企业。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能力,逐步构建大中小、多层次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主体格局。
规 划
着力打造航母型领军企业、特色优势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等三类企业,支持特色优势企业在经济园艺作物、畜禽地方品种等细分市场发挥作用,培育特殊资源、特色品种、独特模式等竞争优势,打造“隐形冠军”,培育一批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重点环节上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短板四:我国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采取植物保护联盟1978年文本,对原始创新保护仍然不足。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介绍,近年来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健全,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富有成效。“‘十三五’期间,共受理新品种权申请2.45万件,授权近1万件,年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品种保护大国。”
尽管近年来种子质量水平快速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增强,但当前,市场监管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种业创新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规 划
种子市场监管的核心就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张桃林指出,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完善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健全打假机制,实施全程监管,逐步构建法治完善、监督有力、放管结合、社会参与的监管治理体系。力争到2025年,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假冒侵权、“仿种子”问题得到根本遏制,保护种业创新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启新程 谋新篇
种业复兴是一场接力跑
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
跑出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