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生产和消费大省河南,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更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如何围绕制约我省蔬菜产业和蔬菜生产县域发展的技术难题,提升科技对蔬菜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支撑水平?
近年来,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省大宗蔬菜体系)以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为载体,在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吉庆带领下,聚焦制约产业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开展全产业链协同攻关形成相关集成技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发展思路,增强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着力打造科技支撑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临颍小辣椒模式”“汝南设施番茄模式”“内黄设施黄瓜模式”。
从撒播种子,到穴盘育苗;从大水大肥,到精准施肥;从随意打药,到绿色植保
A、临颍小辣椒迎来种植模式新变革
“李教授,咱这儿部分农户地里即将成熟的小辣椒发生大面积腐烂,您快来看看!”
7月的一天,省大宗蔬菜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的电话响起,接通后,话筒里响起了郭占峰焦急的声音。
郭占峰是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产业办主任,获悉农户种植的小辣椒发生病虫害却治不住的消息,他紧急向省大宗蔬菜体系专家求助。
救急如救火,省大宗蔬菜体系临颍小辣椒产业技术组专家迅速行动,赶往发病田块所在的瓦店镇、三家店镇等地,查看、采样、送检、会商、开药方……
很快,“小辣椒炭疽病等病虫害应急防治方案”由省大宗蔬菜体系临颍小辣椒产业技术组联合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发出,并在体系专家和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全县统防统治,一场或将偏重发生的病虫害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次系受连绵阴雨天气影响,造成的炭疽病、早疫病并发,加之烟青虫、粉虱为害。”在近日的采访中,省大宗蔬菜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河南省农药检定站研究员郭艳春说,“在器械的选择上,首推植保无人机,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一直是临颍小辣椒绿色种植和防控的重要目标。”
然而,同样位于瓦岗镇的临颍县益祥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块辣椒田,却基本没有受到病虫害影响。
相邻地块的小辣椒种植户带着疑问,请教了合作社理事长罗富详。“体系专家向我们提供了‘优质种苗+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的小辣椒高效栽培管理集成技术方案。”罗富祥一语道破玄机。“病害少,长得壮,主要是苗好。”李胜利补充道。
瓦岗镇杨裴城村农户曹多妮种了4亩辣椒,其中两亩是自己育的苗,另外两亩用体系专家提供的苗。“专家提供的是穴盘培育的种苗,看起来苗子小,很多人不愿意种。”曹多妮对记者说,“没承想,种下之后缓苗快、产量高、好管理,就连病虫害都比周边地块少,省了我不少农药和肥料钱。”
省大宗蔬菜体系专家提供的种苗,在培育时有什么诀窍?
供苗企业、漯河市豫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晓良介绍,“在体系专家指导下,我们选择了适合本地种植、产量高质量好、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育苗时严格执行体系专家制定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等,培育健壮无病的种苗,免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尚晓良的育苗企业,在体系专家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呈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培育出的优质种苗覆盖全省18个市区,每年带动种植户8000多户、面积10万余亩,亩均增产2000元,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撒播种子,到穴盘育苗;从大水大肥,到精准施肥;从随意打药,到绿色植保……在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的指引下,省大宗蔬菜体系引领临颍小辣椒产业实现了“优质种苗+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的种植模式新变革。
瞄准制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发力,产前抓育苗、产中重管理、产后帮销售
B、汝南番茄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老李,你这棚番茄看着就喜欢人,准能卖上价!”“我也没想到能长这么好,看来本地种苗,还真中!”
这一对话,近日发生在汝南县一处蔬菜大棚。宿鸭湖街道种植户老李,种了5亩越冬茬番茄,往年用的是外地调入的番茄种苗,今秋特意改用了富鹏农业的番茄种苗。
问及原因,老李答道:“外地调入的番茄种苗,鱼龙混杂、价格各异,弄不清楚不敢用!还是省大宗蔬菜体系专家指导培育的番茄种苗,用着放心!”
“一些外地调入的番茄种苗,价格低、质量差,定植后容易出现病害重、挂果少等现象,有的甚至等番茄挂果了,种植户才发现买到了假品种。”汝南县政府蔬菜办公室主任张东峰补充道。
好苗半成收,搞好番茄生产,种苗是关键。省大宗蔬菜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郑州蔬菜所研究员应芳卿介绍,“针对育苗企业缺乏、种植户买苗难这一问题,省大宗蔬菜体系下大力气培育了本土育苗企业——富鹏农业。”
富鹏农业的负责人唐长军,在谈及公司的发展之路时颇为感慨。
“公司创办之初,育出的番茄自根苗,根本不能种!”唐长军回忆道,“在实验中,这批苗长至三四穗果期,逐渐开始枯萎死亡。”
遭遇打击的唐长军,开始尝试培育番茄嫁接种苗,但育出的种苗质量不好,于是他向体系专家求助,希望引入先进的育苗技术和操作标准!
经过调研,省大宗蔬菜体系汝南番茄产业技术组联合汝南县政府蔬菜办公室,对富鹏农业进行了“保姆式”指导:5月,要求清除杂草,维护棚膜、遮阳网、湿帘风机等设施;6月,要求棚内地面固定黑色地布,缝隙位置加装防虫网;7月,指导棚内进行药剂熏蒸,棚内外撒施生石灰;8月,指导种苗嫁接、苗床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9月4日,省大宗蔬菜体系汝南番茄产业技术组再次来到富鹏农业。“可以看到,番茄幼苗已达4叶1心,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发育良好,种苗健壮、无病无虫,达到了出圃标准。”省大宗蔬菜体系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吉庆回忆道。
付出终有回报。如今,富鹏农业培育的番茄嫁接种苗,品种纯正、优质高抗、供应稳定,尤其是病毒病发生概率比外地调入的同品种嫁接种苗低8%以上……尝到了甜头的汝南番茄种植户,纷纷表示明年还要从富鹏农业购苗。对此,唐长军表示,明年要扩大育苗规模,更好地服务汝南番茄产业。
与此同时,省大宗蔬菜体系向汝南番顺西红柿产业园提供了“优选品种+精准施肥+绿色防控+产后分级”的集成技术方案,帮助其58天自然成熟“番顺”牌番茄走俏各大商超、身价倍增。汝南番顺西红柿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希望在体系专家的帮助下,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共同打造“番茄之乡”。
省大宗蔬菜体系汝南番茄产业技术组以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为载体,瞄准产业薄弱环节发力,产前抓育苗、产中重管理、产后帮销售,带动当地番茄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高效种植理念深入人心,新优品种占比持续扩大,设施设备自发投入增多
C、科技点燃内黄黄瓜种植户创业热情
结构合理,生产面积更多;钢管骨架,立柱小便于生产;新型薄膜,透光性好利于生长……近日,在内黄县井店镇杜河道村,一处新型钢架结构连栋薄膜温室拔地而起,与周边老旧的传统“水泥+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形成鲜明对比。
温室的主人,是井店镇黄瓜种植户杜超。今年,他在省大宗蔬菜体系的支持和补贴下,建起这座占地面积7.5亩、顶高4.3米的钢架结构连栋薄膜温室。
谈及为何要投资兴建新型温室,杜超坦言,“传统大棚结构老化,两侧地势低洼无法利用,水泥柱林立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弱光、高湿环境使病害易发,不能适应绿色高效栽培的要求。”
“产业发展初期,传统简易大棚和粗放管理方法曾起到很大促进作用,随着产业升级,已成为产业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的阻碍。”省大宗蔬菜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史宣杰一语中的。
“关键是,这种温室非常适用于黄瓜生产,造价也不算高,普通农户也能负担得起。”杜超算了一笔账,“新型温室一亩造价3万多元,连一亩黄瓜一季的收成都用不了,还能余1万元多元!”
有了先进适用的设施,杜超信心满满,“明年的早春茬黄瓜,我一定能种得更好!”史宣杰表示,省大宗蔬菜体系内黄黄瓜产业技术组将继续加大对新型温室的示范推广力度,花大力气改良基础设施。
井店镇早春茬大棚黄瓜生产基地和梁庄镇越冬茬温室黄瓜生产基地,是内黄黄瓜产业发展中的两个典型。在井店镇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推进时,梁庄镇64座新建的高效温室大棚今秋顺利投产,于12月5日收获了第一批越冬茬温室黄瓜。
这一批新建的高效温室大棚,梁庄镇黄瓜种植户董金海承包了两栋。
去年才开始种植黄瓜的董金海,在12月7日举办的“黄瓜种植高手擂台赛”上,从百余名专业种植户中脱颖而出,围观群众直呼“想不到”。
“新手”董金海,有什么种瓜的“诀窍”?
“还不是专家咋指导,我咋干!”董金海快人快语,“种瓜之初,体系专家就向我提供了‘新优品种+嫁接种苗+水肥一体化+微生物菌剂+绿色防控’的黄瓜高效栽培管理集成技术方案。我种的黄瓜,产量、品相、口感都不错,一亩赚个四五万没问题。”
“尤其是水肥一体化,省工、节水、减肥,再加上湿度低、地温高,植株基本不生病害,真是一举多得!”董金海提及省大宗蔬菜体系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吉庆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微孔膜灌溉技术赞不绝口。
梁庄镇蔬菜协会会长董中波介绍,这种可移动式简易水肥一体化设备,投资不超千元,不会给种植户带来负担,却解决了种植中的难题,如今已在内黄新建温室中广泛使用。
如今,在内黄高效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博新201、博杰161等新优品种占比持续扩大,设施设备自发投入增多……在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引领下,省大宗蔬菜体系内黄黄瓜产业技术组用科技力量点燃种植户创业热情。(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