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寿光几次出现大范围降雪和降温天气,但咱的棚体保温效果好,作物没出现冻害。加上应对经验足,我们靠着物联网管控设备,采取保温和补光等措施,使产量有了保障。”近日,在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朱家庄子村,菜农朱烈玉告诉记者。
朱烈玉管理着一个西红柿大棚,据他介绍,降温前,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雨雪天气下棚室管理意见》,菜农都很有经验,做好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由于雪后光照充足,棚内气温回升较快,蔬菜生长正常,产量基本未受影响。
作为我国著名的“设施蔬菜之乡”和“菜篮子”产品集散地,寿光在抓蔬菜增产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作用,通过客户资源优势和市场集聚优势,加大蔬菜品类及供货量的调配力度,引导业户提高到货量,稳供保价,畅通蔬菜流通渠道,切实保障节前蔬菜供应。同时,鼓励物流园利用闲置库房、冷库等加大蔬菜储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山东南菜园”兰陵县。1月19日清晨,位于该县向城镇的家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人头攒动,卖菜的菜农、收菜的收购商忙活不停。当前,兰陵大棚黄瓜、辣椒大量上市,而五六个小时后,这些农产品将一路南下,直抵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目前,该县在田蔬菜面积75万亩,上市面积达15万亩,日上市量超过100万斤。随着气温回升和产量高峰到来,预计二月上旬日上市量可超200万斤。
山东是北方“菜篮子”产品主产省,全省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14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1/4,有61个县被认定为“全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设施蔬菜基地县”;全省建成蔬菜批发市场230多家,营销队伍200万人左右。其中,寿光、兰陵南北两大蔬菜流通集散地年交易量都在800万吨左右,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山东设施蔬菜设备水平和科技能力持续升级,对今年做好稳产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设施类型齐全,有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拱棚、连栋温室等。栽培模式多样,有水培、雾培、基质栽培,以及层架式、袋式、槽式栽培等模式。设备不断优化。以苯板、草砖、保温砖、新型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为墙体,以PO膜、新型保温被等为覆盖材料,以物联网、水肥一体化为管理新技术的新型日光温室发展较快,棚内空间增大,采光、保温、机械化、自动化等性能显著提升。
“20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团队创新设计的‘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拥有专利技术120多项,可实现周年连续生产,比‘荷兰模式’温室耗能降低50%以上,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集成推广了一批蔬菜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土壤消毒、深耕深松、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天敌治虫、合理轮作、生物农药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了土地、化肥、农药等利用率,涌现出一批高品质、口感型蔬菜园区、品牌,市场反响热烈,蔬菜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山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