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至,冬小麦返青在即,春季管理即将进入关键时期。当前,我省冬小麦长势总体良好,苗情好于上年。全省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3:45:22,与上年相比,一二类苗增加了7个百分点,水地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旱地小麦苗情与上年持平。
去年秋播时天气晴朗,播种质量高,越冬前普降中雨,冬前墒情得到有效改善。不利因素是播种时表墒不足,出苗期气温偏低,出苗时间延长;秋冬季整体雨雪偏少,部分地区旱象露头;越冬期遭遇接近历史极值的低温,存在早春苗情转差的可能。针对当前苗情形势和特殊气候带来的影响,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应以抗旱防冻为中心,以促弱转壮为首要目标,及早谋划,管理措施前移,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狠抓早春抗旱保墒技术落实
我省十年九旱,抗旱保墒是我省小麦早春田管的首要任务。今年小麦秋冬雨雪偏少,近期气温回升较快,风大雨少,土壤失墒加快,早春要把耙耱、镇压、划锄这些最有效的抗旱保墒技术落实到位。
对于长势较旺的旺苗田和壮苗田,在早春昼消夜冻时及时采取顶凌耙耱措施,去除枯叶,提温保墒,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对于整地质量差、土壤悬虚麦田,在土壤解冻后及早采取镇压措施,消除土壤明暗坷垃,防止土壤空隙大跑墒散墒,达到提墒保苗的目的。对于群体偏少、个体偏弱的麦田,不适宜耙耱镇压,可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采取化锄细锄措施,提高地温,促苗早返青早生长。
二、分类指导抓好水肥管理
今年我省小麦播前及播种以来,降雨量总体不足。在小麦主产区,10~12月份总降雨量平均50.4mm,比常年减少3.8mm,比上年减少20.9mm。尤其是12~1月份基本无有效雨雪,导致土壤墒情下降,风干土层增厚。因此,早春抗旱工作刻不容缓,春季田管要把水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因墒因苗分类管理。
(一)因墒管理。小麦返青时,当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干土层较厚苗情差的麦田,要采取小水慢灌或微喷灌的形式浇水,浇到地头即停、当天浇当天渗为宜。对于已浇越冬水、墒情和苗情较好的麦田,一般不浇返青水,推迟到起身拔节期进行水肥管理,起到春季蹲苗,控制春季无效分蘖的作用。
(二)因苗管理。根据苗情的长势情况采取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
1.一类壮苗田。返青期及起身期均要控制水肥,以控制春季无效分蘖,拔节期加大水肥管理,浇水时亩追尿素10公斤,以提高成穗率,稳定穗粒数。
2.二类苗麦田。采取起身期水肥管理,浇水时亩追尿素5~7.5公斤,促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数。
3.三类弱苗田。采取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水肥管理。当麦田0~5cm地温稳定达到5℃后,浇灌返青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拔节后第二次施肥浇水,亩施尿素5~7.5公斤。
4.旺长麦田。早春要控制水肥,拔节后期浇水施肥,防止脱肥转弱。
5.旱地麦田。早春趁雨雪追肥或开沟施肥,可亩施尿素5~7.5公斤。
三、及早部署防御“倒春寒”
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今年3~5月份我国黄淮海地区可能发生“倒春寒”。因此,小麦起身拔节后,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做好晚霜冻害的预防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在大幅降温前及时灌水,平抑地温,预防冻害。
如果发生冻害,要根据冻害发生程度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少部分叶片受冻,采取中耕锄划措施,提高地温,促进恢复生长。二是叶片受冻严重,但墒情较好麦田采取中耕锄划,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墒情较差麦田,采取浇水并亩追施5公斤尿素,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三是分蘖或主茎受冻死亡的麦田,应立即浇水并亩追7.5公斤尿素和2.5公斤磷酸二铵,以增加分蘖,使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减少损失。
四、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今年小麦、水稻、玉米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今年我省小麦锈病、白粉病、穗蚜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因此,各市要加强春季病虫的预测预报,强化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返青至拔节期,重点监测和防治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纹枯病、根腐病等病虫害,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在最佳防控时间选择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冬前未开展秋季化学除草的麦田,抓住返青期至起身期这一化学除草最后的关键时期,对麦田进行一次彻底化学除草,拔节后禁止化学除草,恶性杂草要人工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