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祥和的春节刚刚离去,忙碌的人们怀揣着梦想刚欲踏上征程,又一大喜讯似春风扑面而来。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坚持并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补贴政策,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央一号文件为稳定大豆生产和市场供应及时送上“定心丸”。
销区推迟补货 产区市场萧条
随着“年味”渐渐淡去,各地豆市陆续恢复常态,但今年节后的情形与往年大不相同,由于节前销区经营主体受疫情恐慌心理影响,以致超前备货,加上南方“春早”气温上升较快,许多常规类蔬菜早于往年进入市场,不仅打压了反季大棚蔬菜价格,而且豆制品消耗量也明显受挫。
而由于巴西大豆收获期推迟、收割进度缓慢,助推美盘行情再度提升,激励连盘快速跟涨。休市后的大连豆一期货“出手不凡”,上周五晚间,豆一2105合约收于5936元/吨。期货这种震荡表现,对东北现货已经失去引领作用,实际上,现货价格早在春节前已基本达到这个水平,期货行情即使突破6000元/吨,短期内现货市场依然会呈现偏弱状态。
关内各豆区价格在节前已“一步到位”,冲高后小幅下调。河南、安徽、山东优质豆源主流价格在6800~6900元/吨之间,未来一段时间或出现初期存储的豆源,因水分偏大有加剧劣变的可能,这类豆源或以低价刺激转化,影响整体行情。江苏南部产区豆源虽少,但节后作油炸类豆制品的需求大幅减少,“大乳白”“黑脐王”“翠扇”等豆源7700~7800元/吨的价格难以体现,在7500~7600元/吨之间或有“零星”外发。
销区市场不温不火,将有不同类型的进口豆增量到港,且价格将大幅低于节前行情,2月底至3月表现更为突出,对国产豆的释放和市场价格均会带来影响。
高收风险较大 东北观望渐浓
节后东北产区陆续恢复正常秩序,节前的重点疫区高风险等级也全面降为低风险区,等待全面放开。各地大豆贸易商虽然“开门大吉”,但外发货与往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零星的发货也多是节前因物流受阻的订单,现在入市和询价的微乎其微。销区入市减少,只有贸易商心知肚明,期货又“牛劲十足”,却让产区待售豆农更加“较劲”。贸易商此时异常清醒,现行价格销区市场多“摇头”,高收不但无利,且有一定风险。
3月初,东北备耕将陆续展开,豆农和其他跨行业赌市豆源将有一批集中出售,届时价格或多或少会出现联动性调整。现在,这类持豆主体毛粮售价保持在5440~5500元/吨之间,而贸易商需转运、筛选、去杂等一系列费用,塔后装车成本价要达到5800~5840元/吨,但向市场报价要视不同的区域,涉及流向市场的运距和费率,目前,普通塔豆销区能够接受5900元/吨车板价的经营商寥寥无几,因此,开市后的东北产区贸易商也陷入观望状态。
节前,黑龙江省级储备有启动收购的意向,由于节日假期影响,至今收购方案仍未出台。鉴于去年轮出数量较少,即便收购,也难以超过十万吨,加上现行价格过高,估计介入收储,也会推迟至3月初,视“小高峰”售粮情形择机入市。
蛋白企业2月底和3月份有望介入产区采购。蛋白企业今年受国际疫情影响,产能明显下降,国内总体消耗也不如往年,高昂的原材料让企业入市谨慎,多次入市也均与豆制品需求峰值错开,尽量避免“共舞”给产区“火上泼油”。
豆制品需求端受节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影响,经营主体开市后会积极去库存化,而许多豆制品加工网点,往年春节是空库过年,由于有去年向经营商“求豆”的先例,唯恐今年春节封路、货源断档,为节后生产也多备了原料,这样一来,下游经营商去库存时间会略有拉长。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疫情防控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民工潮、学生潮将陆续进入状态,大的食堂和餐饮业能如期对豆制品消耗,将打破节前预期,或对豆源增量转化。而另一个使东北行情受挫的因素,即是进口大豆的替代会呈现增量。建议产区继续保持理智,让收购价和卖出价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售主体会适当松动,届时,贸易商“该出时就出手”才能规避一定风险。
豆质多而杂乱 关内豆市趋弱
关内豆区在春节前经历了市场快节奏的采购,价格不足一周猛涨700~800元/吨;江苏南部优质品种和湖北早熟品种价格最高曾达7700~7800元/吨,涨幅过千。这种现象是当时两次大的寒潮侵袭后,各类蔬菜和副食品价格联动性大涨,加大了豆制品消耗,同时,河北和东北部分地市出现重大疫情,导致封城封路,市场恐慌性地超前备足了豆源,形成了产区开市后冷冷静静的局面。
节后关内各豆区收购网点虽然陆续恢复开业,但收购和流通均无起色,加上“雨水”节气已过,湿度明显增大,产区外发量较少,将增加早期高水分存储豆源的保管难度。这类豆源多在河南、安徽、山东部分地区的贸易商仓中,由于储存条件受限,劣变程度有较大差异,近期这类豆源与优质豆源将出现价格分化,建议销区市场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产区价格出现“大跳水”。
豫、皖、鲁节前毛粮收购价多在6500~6600元/吨之间,目前这类优质豆源装车价在6840~6900元/吨之间,此价格均与节前休市时相衔接,由于入市主体较少,许多收购商只有硬性挺价。连日来,部分进口大豆经营商逐渐下调市场报价,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市场恐慌心理。值得说明的是,这类豆源跌幅不明显,就看持粮主体的心理承受度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苏北产区的南通、盐城、东台、大丰、淮安等地自2020年新季大豆上市后,至春节前释放量较大,目前产区余豆很少,优质品种“大乳白”“翠扇”“黑脐王”“腐豆”最高时曾出现7700~7800元/吨的装车价,目前回归到7500~7600元吨。由于节前南方市场做油炸类豆制品无其他低价原料替代,仅有湖北早熟豆与其出品相当,但价格同样高达7600~7700元/吨。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油炸类豆制品销量将大幅减少,对上述品种的价格支撑度减弱,鉴于产区豆源见底,现行价格回落空间不大。
综合关内整体情况,由于玉米与大豆的比价关系失衡,鲁、豫、皖豆区种植玉米的意向浓厚,大豆面积可能缩减,这种迹象会让许多种子经营企业将超前大批量国积的种源转商。同时,东北豆现行价格流入销区后与关内豆价差拉大,与正常年份相差600~700元/吨,市场会倾向于选择东北豆或进口豆替代,此现象将令关内产区趋弱的豆市行情持续到4月份。
库存转化较慢 销区补库多元
当前销区市场库存均是节前因疫情恐慌性高价国积的豆源,加工商仍有部分待加工原料。据悉,今年春节留守当地过年的人员较多,加上各地务工人员已陆续返城,大中院校学生也即将进入开学季,虽然终端有一定待转化豆源,进入3月份后也将有部分中小户需要补库。
市场调查发现,目前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东北产40%蛋白普通塔豆主流销售价为6240~6360元/吨,大粒型和优质高蛋白品种主流售价6400~6500元/吨;而东北产地这类豆源主流装车报价分别在5840~5900元/吨和6000~6100元/吨范围,综合水运和铁路运输费用,到达上述销区依然与产区价格背离160~240元/吨。因此,销区经营主体面对高企的价格,失去继续看涨动力,且有许多经营商和豆制品加工企业寻求进口大豆替代。
节后出售巴西、美湾、乌克兰、乌拉圭、贝宁和俄罗斯加豆的主体陆续增多,进口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均比节前下降100~200元/吨,即便再降200元/吨,主渠道利润仍较丰厚,大多参照国内行情上下调整。随着国产豆弱势体现,上述这些豆源价格有可能在3月初进一步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