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生物育种创新已进入一个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的新时代。”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
传统农业技术创新进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全球农作物种业生物技术的市值已经超过传统种业。”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兼作物科技产业总裁刘石在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玉米产业链发展论坛作报告时指出,生物育种商业化将给中国农业和种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份额已达51%
当前,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国际育种的前沿和核心,正在迅猛发展与应用。
“其产品在全球获得迅速推广。”刘石介绍,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成为全球主要生物育种作物种植的国家。全球农作物种业生物技术的市值已经超过传统种业。据估计,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农作物商品种子市场规模为398亿美元(2740亿元人民币),其中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达203亿美元(1405亿元),市场份额已达51%。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9年9月发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显示,全球农民持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表明,转基因作物将继续帮助人类应对饥饿、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据ISAAA,2018年全球有26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1.9亿公顷,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1%。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13倍。
应用面积持续增大。农业农村部日前披露,据统计,自1996年批准转基因生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累计达到400多亿亩,有29个国家已经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另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目前在粮食作物生物技术商业化方面进展还比较缓慢。”刘石说。
复合性状种植面积持续上升
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应用转基因的作物。据ISAAA,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9590万公顷,同比上升2%,占比50%,玉米、棉花、油菜分别占比为30.73%、12.99%、5.27%。根据单一作物种植面积测算,转基因大豆应用率为78%、棉花应用率为76%、玉米应用率为30%、油菜应用率为29%。
玉米是转化体获批数量最多的作物。据ISAAA,截止2018年全球(70个国家/地区)共批准了387个转化体,其中玉米获批137个,占35.4%,其次是棉花、马铃薯、大豆和油菜,分别获批63、49、38、37个。
抗除草剂性状应用广泛,复合性状不断上升。全球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抗除草剂、抗虫和复合性状(多种性状的结合)。据ISAAA,自1997年以来,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始终位于首位,但2013年后呈下降趋势,2018年下降1%至8818万公顷;复合性状种植面积持续上升,2018 年上升3%至8051万公顷;抗虫总体维持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小。
若商业化成功,玉米产业直接收益每年将增加500亿~800亿人民币
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玉米单产大幅度提升。
“根据过去美国的玉米产业发展来看,从杂交种到单交种,再到转基因,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能够大幅度提升玉米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刘石指出,美国玉米单产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3.59%。2019年达到702公斤/亩,是中国的1.67倍。
刘石表示,据初步估算,生物育种的商业化,将能使玉米单产提高10%~15%,玉米品质提升,玉米产业直接收益每年将增加500亿~800亿人民币。此外,在玉米总供给不变情况下,能够节约耕地近6000万亩。
不仅提高单产,同时有利于提高质量,减少真菌毒素。业内人士指出,虫害和草害严重危害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虫蛀玉米易受真菌侵染,产生的真菌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影响仓储质量。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记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