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加速技术攻关!大豆育种协作网打破黄淮海大豆产业困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9  来源:现代种业  作者:祖祎祎  浏览次数:430
 
       大豆振兴,良种先行。为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第十二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于417日在山西太原举办。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的黄淮海大豆育种专家、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岗站专家、及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95家单位代表270余人参会。

会议现场

      会上总结了2019-2020年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年度工作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以《新形势下如何振兴中国大豆种业》为题作主旨演讲,不同领域专家针对黄淮海大豆种业发展难题、前沿大豆育种技术、大豆品种产业化应用等内容作主旨报告,为推动黄淮海大豆种业发展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会议现场

      新形势下,大豆种业如何打好翻身仗?

      “种业要翻身,大豆要翻身,种质资源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会上表示,要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除了品种的突破外,还要加强优良种子的生产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推广网络体系。下一阶段,我国要推进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开拓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育繁推一体化道路。同时,在技术上,要建立完善的育种鉴定平台,实现鉴定技术的标准化、现代化,立足当代种业发展调整育种目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亩产400斤的攻关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在大豆品种选育上,必须要考虑本国需求。“据测算,我国每年食用大豆需求约1500-2000万吨,我国大豆育种目标要围绕这个主要用途开展攻关。”盖钧镒指出,除了食用外,要扩展大豆生产,育种方向还需要考虑到饲用品种及大豆品质的改良。

      据介绍,全国大豆育种协作网于20071月成立。作为全国大豆协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结合黄淮海大豆生产需求,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在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我们在品种选育、免耕播种、症青防控、轮回选择、高产创建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协调委员会主任卢为国在会上介绍,过去两年间,黄淮海地区审定大豆新品种102个,其中国审品种27个,另外有79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新的品种支撑。2019-2020年黄淮海地区有39个品种(系)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另有116个品种(系)正在申请新品种权保护。


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协调委员会主任卢为国

      品种选育出来之后,是否适应各地生长环境?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协调委员会秘书长孙石指出,为开展品种适应性观察和比较试验,协作网在多地开展多点鉴定。在黄淮海北组、黄淮海中组、黄淮海南组和西北春大豆组共设45个试验点,为55家单位提供了369个参试品种,为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供了实际参考。

      同时,为解决大豆育种人工杂交困难,骨干亲本缺乏等问题,协作网将黄淮海区8个省区级885份国内种质、151份国外种质导入大豆种质基因库,构建了遗传基础广泛的黄淮海种质基因库群体。“目前,该群体已提供国内80多家单位利用,创制出一批高产、高蛋白、抗病等大豆新种质新材料。”卢为国介绍。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黄淮区专家组组长、栽培岗位专家吴存祥

      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的提升,除了良种的选用之外,更离不开技术支撑。“针对近年来威胁黄淮海产区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症青,我们从虫害、病毒、高温等多方面着手分析,明确了“病因”,对症下药。”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黄淮区专家组组长、栽培岗位专家吴存祥介绍,目前,以防虫为核心的症青防控技术已应用到各地大田生产中,为豆农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力量。

      2019-2020年,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和技术集成推广,配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各成员单位在各地陆续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和高产创建。同时,协作网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及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与高产品种的结合,打造了不少高产典范。

      齐黄34在山东实现亩产353.45公斤,突破了黄淮地区大豆单产记录;中黄301在新乡实收亩产分别为312.76公斤和310.6公斤,连续五年实收亩产超过300公斤;郑1307在新乡连续两年创造实收百亩,平均亩产超300公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为农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面积高产品种和栽培模式。这些高产纪录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了黄淮地区育种、栽培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在大豆育种协作网的大联合、大攻关下,一批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被选育出来,逐步推向市场。其中,齐黄34凭借综合抗性强、高产、广适、加工品质等优势,获得了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青睐,实现了全产业链开发。“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多点联合鉴定、抗性鉴定、加工试验,发现了齐黄34抗病、耐逆、广适、适宜加工的优良特性,为后期品种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科院大豆专家徐冉说。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科院大豆专家徐冉

      新时期内,实现大豆种业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指出,基因组时代,解析大豆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将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的研究对于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

      在下午召开的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青年科技论坛上,13位青年育种工作者分别针对大豆粒重、株型、抗旱、种质创新、优质鲜食大豆选育等不同主题作学术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将在大豆产量、品质、株型改良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会议现场

      “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成立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黄淮大豆人’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群体。这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中青年的中流砥柱。”卢为国表示,下一阶段,协作网将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等领域不断创新,培育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品种,加强与大豆种业企业、加工企业交流合作,促进黄淮海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