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四川省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通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419
 
 关于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
      
      种业是我省现代农业三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产业之一。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是我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作物,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进一步规范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种子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及《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新品种登记、认定及保护
      
      《种子法》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
      
      (一)规范新品种登记及认定。对列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品种选育者自愿申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未列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鼓励申请新品种认定。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各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者依照植物新品种保护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保护品种选育者、生产经营者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生产经营许可管理
      
      《种子法》规定,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核发。
      
      (一)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办证。各地要依法开展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的生产经营许可,规范许可程序,严格许可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核、核发和打印,应在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办理。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印制,各地可凭核发文件在省政务中心农业农村厅窗口领取。相关表格应使用农业农村部统一格式。
      
      (二)全面落实“四种情形”备案。对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不分装种子、委托代销种子以及进行种子生产的主体,要向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要齐全,式样要规范,应当备案的要做到全部备案。具体规定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条及附件式样。备案应通过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办理。各地要强化督促指导,严格落实“四种情形”的备案。
      
      (三)全面限期自查整改办证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对辖区内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查,系统掌握经营单位情况,建立经营单位档案。对未规范核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要在三个月内完成限期整改,对应当办证但还未办理的要限期办理。请各市(州)于今年6月30日前将本级及辖区内县(市、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办证及管理情况书面报省种子站。
      
      三、强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管理
      
      各地要树立大种业的观念,依法加强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苗)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开展优势基地认定。启动开展省级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认定,对认定的省级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进行公告并授牌。基地认定有效期为3年,省厅将依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二)严格生产环节管理。从事种子生产的,必须具备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必须是在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点。各地要加强检查繁育田块是否发生检疫性过有害生物,同时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把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质量内控制度和内控体系,不断提升商品种子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三)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各地要按照植物检疫法规严格落实引种检疫审批、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制度,检查种子生产企业遵守植物检疫法规及相关规定情况、生产基地检疫预防控制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调入的种子来源是否清晰、有无植物检疫证书,生产单位生产前是否到当地植物检疫机构登记备案及申报产地检疫。       
      
      四、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各地要在持续抓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抓好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市场监管,组织开展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净化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市场。
      
      (一)明确监管重点和内容。要把当地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以及近年群众举报维权多的蔬菜种子、果树种苗、食用菌菌种等列为重点监管范围。把质量事故多、群众举报多的生产经营企业和经销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重点检查是否有生产经营资质,是否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应当登记而未登记的品种,是否在登记公告适宜区域以外销售登记品种,产品是否有包装、标签标识和使用说明书,标签标识和使用说明书是否规范,是否依法建立和保存生产经营档案,是否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和非法转基因种子等。
      
      (二)规范标签标识、使用说明书和生产经营档案。要督促指导辖区内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制作包装袋(物),规范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内容,依法向购买者提供标签和品种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适应性和风险提示等信息,严禁散装种子(种苗等不能包装的除外)和无标签、使用说明书的种子上市销售。同时,要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子销售门店建立和保存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和有关责任人员等内容的生产经营档案,做到生产过程记录清楚,销售去向清晰,查找阅览方便快捷,确保全程可追溯。
      
      (三)强化种子质量管理和服务。要扩大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食用菌菌种质量抽检范围,通过持证检验机构加强对种子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督抽检。要建立质量纠纷处理机制,提升风险化解和纠纷调解处理能力,依法、科学、规范、合理处置矛盾。要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加强用种技术指导,减少和避免用种质量纠纷,及早将质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违法案件查处和普法宣传。各地要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假售假、销售散装种子、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及时立案调查例行监管发现的违法行为以及群众举报的违法线索,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构成犯罪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要及时公开处罚结果,让社会公众了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动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种子法》及配套规章、《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质量意识和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4月19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