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市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
王黎娜在大棚里查看青扁豆生长情况。
1998年暑假,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成堆的青扁豆旁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两个成年人抬着用蛇皮袋装着的青扁豆过秤,12岁的她则忙着打秤、记账。她,就是“扁豆大王”王红刚的女儿王黎娜。
从小跟着父母种扁豆、收扁豆、卖扁豆,王黎娜对青扁豆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这不仅是自家致富的源泉,还是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的依靠。
青扁豆是上海市地方特色蔬菜品种,豆荚呈淡紫青色至紫红色。之所以称为青扁豆,是因为炒或煮后豆荚即由紫色转为碧绿色,口感软糯嫩滑,味道鲜美。合作社的青扁豆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达70%,上海市场占有率达97%。在扁豆花开、豆荚上市的时节,我们探访了合作社的海关基地。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007年8月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合作社考察,对合作社把小扁豆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做出了肯定。”回想起当年,王黎娜记忆犹新,她说那会儿自己正读大三。而十年后,王黎娜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0年,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的代表,王黎娜又有幸近距离见到了总书记。
“我从小就在浦东农村出生成长,知道农民的不容易。”复旦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王黎娜顺利入职银行,终于跳出了“农门”。看到父辈的辛苦,想劝他们休息。“父亲说了三个字——舍不得。停下来我们小家没有问题,可是合作社这个大家庭怎么办?既然劝不动,那我就回来一起干!”王黎娜说。
“从银行辞职回来后,党组织关系就转到了村里。因为参加党支部活动不方便,加上当时合作社有几位年轻的党员,于是就准备独立成立党支部,边学边做,摸索合作社党建工作。”2010年,中共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支部经泥城镇党委批准成立。
合作社开设党员先锋岗、示范岗,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我们现有农民党员13名,大学生党员5名,其中硕士1名、本科4名。”王黎娜介绍,党支部推行“三先”工作法,让合作社党员先学新技术、先试新品种、先行新市场。
“党支部开辟了一块试验田,鼓励支部党员利用闲暇时间下田,熟悉翻土、育苗、移栽、搭架、引蔓、采摘、收购、检测、包装等生产全过程并做好记录。”王黎娜说,党支部还主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和浦东新区农技推广中心等专业技术部门联系,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培育出19个青扁豆新品种。同时积极开拓市场,采取上门定点收购的办法解决广大农户的产品运输问题。
转行不转岗 转岗不转行
如果说幼时跟随父母收购青扁豆的经历让王黎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那么在银行两年的工作经验则为其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上带来了启发。
“为了保持新鲜口感,我们的青扁豆都是当天采、当天收、当天销,所以天蒙蒙亮农户就要开始采摘青扁豆,6点钟左右合作社开始收购,中午前后当天的青扁豆就能发出去了。”王黎娜介绍,在农户种植集中的地方合作社还设立了40多处便民收购点,为年纪稍长和赶着去上班的种植户等提供方便。
“过去都是过秤付款,收购的场面热闹又混乱,一旦出现一点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收购进程。”于是,王黎娜在合作社成立了“农产品结算中心”,农民只需凭便民收购点开出的单据到结算中心就可以领取现金。
王黎娜进一步介绍:“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可以每天领取也可以多天一起领取现金。最快10分钟,青扁豆就能变现。”这俨然是在合作社开了一家“银行”,不仅增加了灵活性,改变了之前司磅处农户扎堆的状况,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现金支付风险和差错率,节省了管理成本。
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房前屋后都能种植青扁豆。“只要质量达标,哪怕只有半斤,合作社都照收不误,农户都可以顺利在结算中心领取现金。”这是王黎娜的坚持。
现代农业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除了农产品结算中心,合作社还开设了不同的专用服务窗口,农资配送仓库、农产品检测室、青扁豆种植示范基地等,规范高效。不仅如此,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也实行轮岗制,不仅可以让大家充分了解各个环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培养全能型人才。
让每一块土地都发挥它的价值,这是王黎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放眼望去,基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再仔细观察,到处都有“小心思”:“池塘两岸是立体种植,近水处是茭白,然后是宽叶韭菜、甜菜、扁豆,冬天就种植红菜薹、卷心菜等耐寒的蔬菜。”岸边,桃树已经挂果,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危机中遇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2015年的夏天,对合作社而言,乌云密布。正值青扁豆大规模上市的旺季,受连续阴雨天的影响,一种未知病毒突然侵袭了青扁豆种植生产区,大量的青扁豆接连死亡。
“种植了20多年青扁豆的父辈们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除了心疼,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和无措。”在多方努力下,终于明确了这种病毒——扁豆菌核病,“就像扁豆界的‘新冠肺炎’,特别是在低温梅雨季节,风传播、人传播、雨传播,扩散速度惊人。”提及多年前的场景,王黎娜依旧心有余悸。
知道病因,就要对症下药。除了和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改良品种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我们发现露天栽种的青扁豆几乎全军覆没,而大棚里的青扁豆却幸免于难。”于是,避雨栽培提上日程。“青扁豆超过35摄氏度,只开花不结果,所以7月一般都需要露天种植。”
怎么办?要避雨,就不能拆大棚;不拆大棚温度过高,就不结青扁豆。但方法总比困难多,王黎娜给合作社的基地大棚安装了遮阳网和喷淋,想方设法将温度降下来。温度可控,新的种植模式又被发掘。“以前是一年种一茬,现在按传统时间收掉一茬,七八月的时候再种一茬,从种子种下去到采收只需50天,不仅缩短了周期,而且头茬的品质又好。”王黎娜说。
除了避雨栽培,改良土壤也很重要。“青扁豆种植3-5年,土壤的氮肥就会过多,病虫害也会叠加,于是我们就考虑水旱轮作的办法改良土壤。”王黎娜介绍,“秀水519”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一般;“南粳46”口感好,市场价格高……怎样的水稻品种更适合和青扁豆轮作,并且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合作社下了一番功夫。“我们去年种植了黑米,虽然产量不高,但因为花青素含量高,品质好,所以非常抢手。”
在大棚里种水稻,这是合作社的用心。“大棚设计的时候就是可以种水稻的,水泥柱比较高,而且这些步道都是排灌水设施,不影响钢结构。”王黎娜解释道。
为了实现多品种增收,合作社还积极探索青扁豆套种草莓、小番茄、水果黄瓜、豌豆等模式。“刚上市的时候小番茄15元/斤,水果黄瓜10元/斤,口感好,不愁卖。”既能增加农民种植的丰富性,又能实现提前采收,特别有利于电商配送的搭配销售,一举多得。
“成功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对社会奉献了什么。”这是“扁豆大王”王红刚的座右铭,而现在也成了女儿王黎娜的信条。“父亲有多重身份,除了父亲,还是我的老师、朋友、崇拜的对象。他是一个农民,而且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是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这一过程也帮助了更多的人。”2020年合作社青扁豆总种植面积9000亩左右,青扁豆总产量超过1.6万吨,总产值超过1.9亿元,带动了1万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4月29日上午,首届泥城镇青扁豆采摘节在合作社拉开帷幕,大家赏扁豆花、摘扁豆果、尝扁豆饭、观扁豆舞、唱扁豆歌。“我们计划要建青扁豆科普教育基地,实现科普、休闲观光一体化。”对于未来,王黎娜信心满满。
(上海市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