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现代种业芯片成就展(小麦季)”现场观摩会在省农业科学院郫都基地举行。来自省内作物育种攻关团队和省农作物分子育种平台的专家及省内小麦主产区农业部门负责人、农技人员、种业公司负责人、种植大户等走进基地,现场“接触”上百份来自世界各地的小麦种质资源。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们从国内外共搜集种植小麦及小麦族种质资源5000余份。”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介绍,基地里现场展示的小麦种质资源有140多份,远有罗马尼亚、美国、波兰等地的品种,近有陕西关中、四川巴塘的地方品种。
这片小麦与众不同
眼下我省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在遍地金黄之中,一片与众不同的小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是我们的彩色小麦,它的颜色呈紫色。”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蒋云介绍,目前该品种正在参加2020-2021年度四川省小麦区试特用组试验。
紫色小麦与普通小麦有何不同?
“紫色小麦的种皮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蒋云说,紫色小麦属于特用小麦品种,具有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的特点,此外还具有观赏价值。
紫色小麦在省内的品种审定时间不长,仅三四年,目前也未大面积推广种植。“它的产量与高产品种相比,仍有差距。”蒋云说,目前,紫色小麦的亩产可达到六七百斤左右,而一些高产品种亩产可以达到800-1000斤。
这些杂草暗藏奥秘
再往前走,麦浪间出现一片黄绿相间的杂草,有工作人员坐在草丛中忙碌着。“这是节节麦,又叫粗山羊草,是麦田中常见的杂草。”杨武云说。
为什么要种草?杨武云揭开谜底,“不要小看这种杂草,它可是小麦的祖先种之一。”他说,大约8000年前,四倍体二粒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偶然杂交,经过自然染色体加倍形成六倍体小麦,再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和人类选择与驯化,最后变成易收获、易脱粒的现代普通小麦。
在四川的小麦育种史上,还有一个突破性小麦品种的诞生与节节麦有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了一批含节节麦血缘的人工合成小麦资源,与四川本土小麦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川麦42’。”杨武云介绍,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培育的突破性小麦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近年来作为骨干亲本材料被广泛使用。“现在西南区用它已经培育出46个小麦品种。”
在杨武云看来,继续深度挖掘种质资源的优异基因,为西南区、全国育种做出贡献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为此,他们将比较好的节节麦与节节麦进行杂交,同时用节节麦与四倍体小麦构建了六倍体小麦遗传研究群体,“我们希望有所发现,节节麦里面还有哪些基因可以被现代小麦利用。”(记者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