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围绕种子质量认证这一主题。专家表示,实施种子认证制度,能够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推动中国“种子走出去”,是新阶段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种子质量认证是《种子法》中设立的一项新制度。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总体部署,全国农技中心从2016年开始探索建立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并在18个省份33个企业组织开展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经过5年的努力,种子认证管理框架基本成型,运行机制基本确立,认证方案基本成熟,认证效果全面显现,初步探索了一条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种子认证之路,为全面推行种子认证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表示,此次检验符合相关要求,认证的种子质量高。通过种子认证工作可以加强种子管理,提高种子质量。今后油菜品种培育应在高油酸、抗根肿病、轻简化栽培等方面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认为此次认证活动意义大,事关农业领域最大短板的出路,认证的品种“中油杂19”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品种,具有抗病、抗倒、抗裂荚的特点,同时适合机械化收获、含油量高,有利于食用油产业链提升效益。
据了解,种子认证工作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示范,目前进入制度落地的最后关键时期。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种子检验处处长金石桥介绍,我国种子认证有四个基本目标:一是认证一批高质量种子,带动种子质量水平整体提高;二是扶持一批申请认证的种子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高质量头部企业;三是打造一个统一的种子认证品牌,让种子认证成为种子行业的“金字招牌”;四是打通一个种子国际贸易通道,为推动我国种子“走出去”保驾护航。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认为,种子质量认证有助于提升我国种子质量,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和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工作是种业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是种子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要以种子认证为契机,实现种业企业提档升级。随着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种业企业需要迅速找准自身定位,摆脱同质化竞争,推进差异化发展,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表示,种子认证以全程质量管控、保“用种安全底线”,又以高标准严要求、拉“种业质量高线”。认证种子按照种子认证方案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从品种源头、种子生产全过程和种子全批次对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确保品种真实、质量合格、种子健康,是实现生产用种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
同时,种子认证是扶优培强种子企业品牌的有力手段。种业高质量既体现于种子的优异品质,又体现于种子企业拥有优良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种子认证推动企业在机制流程、人员设备等方面严格把控,强化质量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树立质量品牌,增强续航能力,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