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新麦高开高走,赌市有风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5  来源:中华粮网  作者:张荣胜  浏览次数:404
 

      目前南方部分地区新麦陆续收获上市,收购价格普遍较去年高开200/吨左右。与此同时,出于对部分地区新麦产量和质量的担忧,一些厂家纷纷补建陈粮库存,陈麦价格反季节上涨明显。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5 21日,主产区小麦市场均价为2522/吨,较上周上涨25/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22/吨,涨幅5.08%

      不过新麦因为质量差异较大,在保持理性收购心态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收购成本,以规避因盲目抢购而带来的市场风险。

      01

      新麦普遍高开上市

      2021年的夏收注定将不会平凡。夏收伊始,由于南方麦区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小麦出现不同程度倒伏、出芽,新收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呕吐霉素较高,导致小麦质量堪忧。

      据了解,虽然异常天气令新麦质量下滑,但新麦开秤价却普遍反映高开。目前,湖北省部分早熟收割上市的新麦标准品当地价格在1.18-1.20/斤,比去年同期高0.1/斤以上。荆州石首企业反映当地新麦烘干后成本价1.15-1.16/斤,过筛后成本价1.2/斤。黄梅企业反映当地新麦去杂烘干后,水分14%以内的新麦装车价1.20/斤。

      由于今年市场对新季小麦普遍持看好预期,从目前来看价格高开已基本定论。五得利新麦价格风向标已出,目前禹城1.28元,东明1.275元,深州1.28元,大名1.27元,亳州1.288。一些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预期苏皖地区新小麦开秤价1.15-1.20/斤,华北1.18-1.23/斤,同比提高0.03-0.06/斤。

      02

      陈麦大范围上涨

      按照惯例,受新粮不断上市的影响,陈麦关注度降低,小麦价格往往会出现一段季节性的下跌过程。但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受损,陈小麦价格反常上涨。

      5月中旬,河北石家庄国标二等普通陈麦进厂价2580 /吨,周比上涨30/吨;山东济南进厂价 2560 /吨,周比上涨20/吨;河南郑州二等普通小麦进厂价2530 /吨,周比上涨10/吨;江苏徐州进厂价2580 /吨,周比上涨30/吨;安徽宿州二等普通小麦进厂价2560 /吨,周比上涨10/吨。

      据市场反映,由于当前湖北、安徽等部分上市地区新麦质量偏差,政策性小麦停拍后,各级储备轮换小麦销售不仅成交率大幅上升,而且成交溢价明显。

      518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15万吨小麦,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达到了2665/吨,最高溢价达到65/吨;河南分公司竞价销售2017-2018年小麦2.9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达到了2520/吨,最高溢价达到105/吨。

      520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计划销售小麦4107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为2730/吨。重庆市地方储备计划销售小麦2092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为2746/吨。

      据了解,异常天气在造成新收小麦质量普遍下降的同时,也使得市场对今年新麦品质担忧起来,导致市场各方再次将目光投向陈麦。由于市场上年产小麦粮源已经很少、而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又暂停,用粮企业便纷纷涌入中央及地方储备粮轮换拍卖市场。

      03

      新麦收购谨防风险

      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工作刚刚开始,麦市即面临着方向的选择。针对今年复杂的夏粮收购形势,笔者认为,各用粮企业和贸易商仍要应顺政策、顺市场而为,摈弃抢粮赌市的心理,密切关注市场购销形势,切实把握好收购的时间和节奏,在保持理性收购心态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收购成本,以规避因盲目抢购而带来的市场风险。

      由于看好新麦预期加之粮食收购资格放开,预计今年夏收收购主体将会更加多元化,市场购销将会更加活跃,竞争更加激烈。对新麦收购价格及市场预期,当前有观点认为,若新麦品质与前两年基本相当,当地面粉加工企业将参考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本价,作为新麦收购的价格参考指标。如按照二等拍卖底价1.195/斤推算,到厂成本1.25/斤左右。如果新麦采购成本高于1.25/斤,加上半年的仓储利息成本,年底小麦价格要涨到1.32/斤以上才能产生利润,否则就会形成亏损。

      我国小麦市场虽然供应整体较为充足,但供应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普通小麦库存量大,供给宽松,而优质小麦供需仍有缺口。近几年夏粮收购,优质小麦多受市场青睐,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10%以上,优质小麦的市场机会也会多于普麦。以此而言,贸易商适量收购和存储部分优质小麦作为经营资本是可以考虑的。

      根据以往经验,新粮上市由于市场压力较大,小麦价格往往会低些,种粮农户应避免在新粮上市后集中售粮。而与此同时,各用粮企业应早点插手入市,在质量上把好关,力争收购部分质优小麦,为今后的经营生产打下基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