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啤酒大麦“转型”焕发新的生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7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胡立刚  浏览次数:355
 
 
——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瞄准饲草大麦构建农牧结合新产业链侧记
 
  仲夏时节,上海农场种植基地麦浪滚滚,青黄相间的麦子还没全熟,收割机已经隆隆作响,收割机吐出来的不是金黄的麦粒,而是粉碎了的青饲料。
 
  在大丰鼎盛农业有限公司内,两个饲料工作区热火朝天,一个在包装牧草,一个在压实大麦青饲料。打包牧草经过发酵后可以运到其他养殖场,而大麦青饲料经过发酵后变成大麦青贮饲料,可直接作为本地奶牛场玉米青饲料的补充。
 
  记者采访得知,这样大规模的大麦饲草种植、加工一体化直供奶牛养殖场的场景,目前只有上海农场有,是上海农科院生物所植物细胞工程团队联合农场饲料企业探索农牧结合新产业链带来的场景。这个农牧结合新产业链模式既高效利用了南方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一带的冬闲田,又解决了牧场玉米青饲料不足的难题,保证奶牛高产的同时,还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种植收入。
 
  啤酒大麦“花22”在饲用新产业链中脱颖而出
 
  玉米青饲料是优质高产奶牛的“最爱”,食用玉米青饲料的优质奶牛年均产奶量达到12吨,青饲料玉米种植和奶牛养殖的结合是中国乳业种养结合的标准模式。只是,随着国内奶牛养殖量及乳业产业链市场的变化,玉米青饲料的有效供给日渐不足,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探索麦类饲料作为玉米青饲料补充便成为牧场的新目标。
 
  那么,为什么上海农场饲料企业对啤酒大麦“花22”这个品种如此看好呢?
 
  5月8日,记者跟随上海农科院植物细胞工程团队科研人员来到位于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境内的上海农场,不仅找到了饲料企业选用啤酒大麦“花22”这个品种的答案,也对大麦青饲料种植-饲用大麦青贮饲料加工-奶牛养殖新产业链有了直观的认知。
 
  “花22”品种是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植物细胞工程团队选育的啤酒大麦品种,曾经是啤酒大麦的“宠儿”,在江苏盐城地区一直是主栽品种。随着市场的变化,近年来“花22”品种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如何让老品种焕发新的生命力?是生物所副所长刘成洪3年前就开始思考的问题。刘成洪通过市场调研后发现,“花22”品种穗大麦粒大,一亩地生物量比别的品种多400公斤,收麦子则达到四五百公斤,如果作为饲草用大麦,显然比别的麦类品种性价比更高。于是,他作出判断,如果团队瞄准饲草大麦,不仅可以继续实现“花系列”大麦品种的市场价值,还能为养殖企业提供优质补充饲料。
 
  对未来的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判断后,刘成洪拍板决定实施啤酒大麦品种应用转型,根据养殖场饲草大麦要求和兼顾区域种植茬口,提供高质量饲料大麦品种,构建农牧结合新产业链。
 
  刘成洪团队的创新服务意识得到上海农场的积极呼应,自2018年以来双方展开合作,并探索出大麦青饲料补充玉米青饲料的配方,即按照一头奶牛一年需要6吨玉米青饲料计算,利用大麦青贮饲料代替,可以少用2.4吨玉米青饲料。
 
  大丰鼎盛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东军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农场周边分布着约2.5万头奶牛,“花22”品种大麦作为玉米青饲料补充料的性价比稳定,现有的7000亩种植规模还不够,需要扩大,更希望能有比“花22”品种更好的大麦青贮饲料新品种。
 
  高效培育饲料大麦新品系
 
  作为饲料,大麦全身都是宝,但是,奶牛特别是优质奶牛对饲用大麦青贮饲料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最主要的指标是干物质含量要维持在30%以上,这就要求大麦亩产鲜草至少达到2500公斤以上,这样,相对于玉米青贮饲料才有成本优势。“花22”品种大麦青饲料收割时,一亩的产量是2500公斤,能满足干物质含量指标,同时,该品种大麦还具有“抗早衰”功能,即在收割期遇到天气不利于收割,也不会很快导致麦粒硬化,因而便于收割管理。但是,拥有这些特点还不够。
 
  “‘花22’的这些功能价值对于提高大麦青贮饲料性价比来说是占有优势的,但离企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需要开发培育具有长得高抗倒伏、抗病强、淀粉含量高的饲用大麦新品种。”刘成洪说。
 
  生物所植物细胞工程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大麦、青稞经济作物,团队不仅培育出“花22”等优良大麦新品种,还建成大麦、青稞、小麦的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创新技术和基于小孢子高效培养的系列麦类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国内麦类育种专家团队培育麦类新品种的效率。在满足养殖场提出的大麦青贮饲料质量要求过程中,该团队充分发扬了创新精神,短短3年时间,利用小孢子高效培养技术获得了3份饲草大麦纯系材料。
 
  记者通过刘成洪了解到,这3份饲草大麦纯系材料以适合长三角地区推广种植的“花”系列大麦品种为核心亲本材料,采用杂交、空间诱变结合小孢子单倍体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全株大麦营养丰富、气味芳香、适应性好,经饲用价值初步评估,3份新品系在耐低氮、抗倒伏能力、饲用品质和产量方面比“花”系列大麦品种均有提升。
 
  这3份饲草大麦纯系材料将会给长三角乳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的目标,预期今后奶牛养殖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不但大麦青贮饲料的需求量会逐年增加,还会出现不同省市对于大麦青贮饲料质量、需求量的特殊要求,因此,有了这3份饲草大麦纯系材料,就为成功培育饲用大麦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提供了科技保障。
 
  针对饲用大麦的农牧结合新产业链,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所长施标,有他的思考,他认为,大麦新品种培育只有围绕农业产业新模式、新链条,才能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体现团队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大麦育种科技人员的真才实用。
 
  “希望植物细胞工程团队在饲用大麦新品种培育方面更上一层楼,探索出一条更高效、更切合市场需求的大麦新品种培育路子。”施标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