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京郊麦收第一村”的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经专家测产,最高亩产达到了610.8公斤,创下了近5年来的历史新高、北京市历史单产第三高。
6月的京郊,阡陌麦田里,数台农机驶过,身后整齐的小麦不见了,只留下一行行低矮的秸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北京市小麦收获面积近20万亩,夏粮丰收在即。其中,被誉为“京郊麦收第一村”的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经专家测产,最高亩产达到了610.8公斤,创下了近5年来的历史新高、北京市历史单产第三高。
“京郊麦收第一村”:创下北京历史单产第三高
房山区是北京市粮食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占全市的13%,2021年度粮食播种目标任务为10万亩,总产量任务38081.2吨。
6月16日上午,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数台收割机、打捆机同时作业,轰隆隆的农机声响彻麦田。作为“京郊麦收第一村”,今年,窦店村的小麦种植面积约1200亩,经过专家测产,小麦的最高亩产为610.8公斤,创下了近5年来的全市小麦单产新高、北京市小麦高产历史中单产第三高。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市小麦高产竞赛中,窦店村曾连续9年蝉联第一,其中2014年亩产量最高纪录更是达到了681.8公斤,刷新了1949年以来北京单产最高纪录。
王站长介绍,窦店村小麦不仅高产而且高效。由于管理到位,种子纯度高、质量好,一直是各大种子企业竞相争取的小麦籽种繁育基地,其销售价比普通小麦高20%以上。这里的小麦不仅仅是单纯的口粮价值,而更具产业链地位,它处于产业链前端,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
2020年,窦店村还将小麦种植基地打造成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实现了“三田”的完美融合和“一产”与“三产”的协同发展。
窦店村小麦为何如此高产?在窦店村种了40多年地的农业技术员张金永告诉记者,窦店村有牛场,窦店村肉牛的食物来源之一就是小麦秸秆,肉牛吃了秸秆后,排出的粪便还能制成有机肥料。村里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将养牛场、养鸡场产生的粪便,以及麦秆、食用菌渣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变为有机肥,还于麦田中,张金永称,这个过程称为“过腹还田”,实现了种麦子和养牛的循环生态农业。由于多年来坚持培肥地力,窦店村麦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到30g/kg以上,在北京麦田名列前茅,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肥力水平,为小麦稳定高产提供了保障。
“小麦会战”打造北京样板 20万亩小麦迎丰收
“京郊麦收第一村”只是北京小麦的一个缩影。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小麦收获面积近20万亩,较去年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顺义、房山、大兴、通州、密云、平谷和怀柔等区。为了推进全市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百千万”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并举办了小麦高产竞赛活动,营造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氛围。其中,小麦建设百亩方10个、千亩片7个、万亩带4个,覆盖全市7个小麦种植区。并组织全市百亩以上的110余个种植大户参加竞赛活动。以通州区为例,今年该区最大的一块麦田也参与了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亩产超1000斤,最高的地块或将突破1100斤。
1957年起,北京开始大兴农业水利化,大量的旱地被改造为水浇地,为小麦增产打下重要基础。1963年,北京市启动“百万亩小麦亩产300斤”的科技攻关,史称“小麦会战”。著名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蔡旭组建起了北京市小麦生产顾问团,并承担了北京百万亩小麦增产攻关任务。开展小麦育种、制定田间管理方案、样板田种植……虽然其间受锈病影响,但历时三年的“小麦大会战”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1965年,北京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113.5公斤,比1962年提升了51.66公斤。小麦会战之后,73块样板田带动了百万亩小麦增产,高产的百万亩成了新的样本,带动整个北京的小麦增产。即便在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北京也成了样板。
2025年 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
除了麦田,北京科研院所云集,位于北三环联想桥侧的试验田里被市民命名为“北京最贵麦田”,常年进行着多种麦类作物的育种试验。北京杂交小麦正在成为我国北方麦区中低产田稳产增产的助推器。王站长称,北京麦田种植的小麦品种都是在京单位选育的品种,这些品种也在北方麦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有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北京杂交小麦在北方麦区应用面积每年达30万亩以上,成功迈出了产业化第一步。
依据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北京聚力打造“种业之都”,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按计划,到2025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土地少、科技强,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必须依靠‘后天努力’,北京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道路,种业本身具备‘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征,是北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