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播以来,东北地区气温总体偏低,部分地区降水偏多,玉米生育进程略有推迟。据气象部门预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华北、黄淮、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将出现强降雨天气,伏旱伏涝有可能并存,对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正值主汛期,春玉米进入拔节期,夏玉米进入苗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搭好丰收苗架的关键时期。针对不同区域玉米生长发育特点,为科学应对不利气候条件,现制定2021年玉米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东北地区
目前,玉米大部分已经进入拔节期。今年早春低温多雨,玉米播期推迟,苗期墒情总体较好,部分地区出现渍涝、干旱,应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前促后控,确保安全成熟。
中耕除草。拔节前加强中耕除草,提高地温和促进植株生长。对有内涝积水的地块,及时挖沟通渠排水,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植株浸水时间,促进恢复生长。
防控病虫。目前,气候条件对二代粘虫的发生较为有利,应加强监测预警。同时,密切关注玉米螟、草地螟、大小斑病等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控效果。
化控防倒。拔节期要因地因苗喷施化控剂,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提高茎秆强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促进早熟。对玉米生育进程推迟明显的地块,后期视情况采取叶面喷肥和站秆扒皮等措施,促进籽粒早熟。适时晚收,提高产量。
黄淮海地区
当前,夏玉米播种基本结束,多处于苗期。墒情总体适宜,应早促早管,做好苗期管理,提高群体质量。
抢时播种。对未播种的地块,应根据土壤墒情抢时早播、贴茬直播,加快作业进度。对墒情不足的地块,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确保播种质量,实现一播保全苗。
调优群体。苗期适当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和基部节间粗壮,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及时拔除小、弱、病株,减少养分消耗、防止病害传播、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对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适时化控降高防倒。
抗旱排渍。对旱情较重的地块,及时灌溉,抗旱保苗。苗期若暴雨积水,及时疏通沟渠,排水降渍。开花授粉期若遭遇高温天气,提前灌水调墒,增加土壤湿度,缓冲高温影响;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
防病治虫。加强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棉铃虫、大小斑病等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组织防控。玉米播后苗前及时化学封闭除草,或苗后除草,规范喷药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
西北西南地区
当前,春玉米多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大部墒情适宜,西南部局地渍涝,西北东南部轻旱。应密切关注气象和病虫发生情况,做好分类管理。
趁墒追肥。因地制宜追肥,防早衰、增粒重。对地力不足、前期未使用缓释肥的地块,追肥1—2次。对6—7叶期出现缺肥的地块,亩追施尿素5—8千克。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20—25千克。对花粒期出现心叶发黄的地块,可适量增施磷酸二氢钾。
防灾减灾。对发生渍涝的地块,及时开沟排水,适时中耕培土,增加土壤通透性;适时根外追肥,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对受旱的地块,补水造墒,及时浅中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采取放秋垄、拔大草、割空秆、打底叶等措施,促进通风透光。对遭遇极端危害导致穗分化异常和严重减产的地块,可视情况转作青贮,降低灾害损失。
防控病虫。目前,草地贪夜蛾新增发生面积扩大,应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同时,加强二代粘虫、草地螟、大小斑病等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高防控效果。
来源: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