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时,“烟花”在渤海海面变性为温带气旋,长达十余天的生命史终于走到尽头。但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气象工作者们仍严阵以待——“烟花”残余环流给东北地区带来的风雨影响已经开始。正值秋粮生产关键时期,这场降雨究竟是缓解前期高温干旱的“及时雨”,还是酿成内涝洪水的“恼人雨”,防范措施起着决定性作用。气象部门所坚守的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尤为关键。
严密防范——不让雨情变灾情
“要是没有预警,我家这十几万元收入可就打水漂了。”
7月30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遭遇大暴雨,明水乡四间房子村种植大户路中岳看到雨水从提前挖好的排水沟中排出,发出这样的感慨。
因为提前两天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又接到了提醒电话,路中岳提前把所有大田作物和果树全部挖了排水沟,避免了农田渍涝可能造成的损失。
早在7月下旬初,“烟花”还在遥远的海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气象部门,就针对即将造访东北地区的降雨着手准备。黑龙江省气象台副台长赵广娜表示,预报员每日跟踪“烟花”动态,分析其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滚动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科学的预判,转化为及时的行动。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预警部署转移工作,全省提前转移4939人。嫩江干流,水位持续超警的泰来县启动应急预案,乡镇防汛抢险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及医疗保障服务队随时待命。在黑河,排水沟渠疏浚、设备维护、人员撤离等工作在降雨落下前全部完成。在盘锦,水稻穗颈瘟病正在流传,农民抢在雨前完成第一轮防治工作。
借力打力——巧借风雨缓旱情
在外卖小哥王建国印象中,长春好久没下雨了,每天一早起来就炎热难耐。吉林省气象部门监测,7月中旬至29日,吉林明显高温少雨,降雨量28毫米,突破历史同期少雨极值,气温比常年高3.8℃,位居历史同期高温第一位。处于生长关键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急需一场“及时雨”。
7月30日凌晨到31日7时,吉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紧紧跟踪天气形势,严阵以待,准备“推波助澜”增加雨量。天空中增雨飞机飞行,地面上增雨火箭弹发射,增雨效果显著。
“昨晚听着雨声就知道大田解渴了,心里踏实不少。”7月31日一早,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靠山镇太平村玉米种植户李娟致电县气象局。前几天,李娟也曾数次打电话请求人工增雨,如今,随着“烟花”带来的风雨,她如愿以偿。
同样得偿所愿的,还有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阳宇合作社的李中华。7月中旬以来,高温闷热天气持续,铁岭地区“卡脖旱”露头。昌图县是粮食大县,玉米播种面积367万亩、花生50万亩,农民在伏旱中渴盼着降雨。
7月30日一整天,昌图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一直蹲守在作业点。李中华说,目前昌图“雨已经下透”,“气象部门增雨同志辛苦了”。
风雨将去,但北方地区仍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强对流天气多有发生。东北地区气象干部职工毫不松懈,将进一步巩固防汛抗旱成果,总结预报预警服务得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