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全国农技中心与丰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种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7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记者 祖祎祎  浏览次数:490
 
 全国农技中心与丰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种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合作协议签订现场。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并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种业振兴,企业扶优是重点任务和主要突破点。如何扶持民族企业做大做强?近日,为推动种业振兴,探索培育优势企业发展体制机制,全国农技中心、安徽丰大集团在京召开种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中心、安徽等4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安徽丰大集团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全国农技中心与丰大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会人员就深化事企沟通交流合作,推动种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开展交流研讨。
 
  科企合作、强强联合

  民族企业迅速实现品种突破
 
  种业要发展,品种是关键。近年来,为迅速实现品种突破,安徽丰大集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科研单位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已成为种业领域科企合作的典范和样本。
 
  丰大集团总经理吴智勇介绍,通过打造科企合作的创新发展平台,丰大集团已与国内20多家一流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在会上指出,玉米品种选育要具有“综合优点”和“特别优势”。以京科968为例,其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的特性,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符合当前减肥减药的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目前已成为东北春播玉米中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
 
  在玉米产业发展布局上,通过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丰大种业拥有全国第一大玉米品种“京科968”的生产经营权,并取得了为丰大量身打造的“京丰”系列品种的独家经营权,成为了玉米产业“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一员。
 
  目前,京科999、MC121、京丰86等十余个优质品种在各生态区域表现优异,自主研发品种丰大611已通过八省审定并已全面布局市场。在2021销售年度中,丰大种业玉米品种预计销量将达到2000万斤。特别是“京科968”在东北、华北市场上销量快速增长,已跃居销量榜首。
 
  依托全国知名科研院所的支撑,未来三到五年,丰大种业将从品种体系建设、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全面进入中国种业一线方阵。
 
  节水抗旱稻推广

  为粮食安全再加一道防护网
 
  “通过以提高产量为导向的水稻科技进步,农田改造、栽培技术改进等,我国水稻产量已由100公斤逐步向1000公斤迈进,产量显著提升。但目前全国水稻平均产量仍提高有限,水稻生产面临中低产田受干旱等天气影响较大、生产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等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品种抗旱性差,直播性状差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指出。
 
  据介绍,罗利军团队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整合水稻、旱稻的优良特性,并结合超级稻高产、优质、多抗的优势,培育出“节水抗旱、少肥少药、高产质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节水抗旱稻优良品种,其品种优势和轻简化栽培模式极度符合农业现代化绿色优质发展的方向,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土地占补失衡和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已经过安徽、湖北、广西等多省审定,推广面积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耕地共18亿亩,不少农田依然面临水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晔认为,大力推广节水抗旱稻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提升粮食单产,有助于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上一道“防护网”。
 
  目前,丰大集团在江苏南京注册成立江苏丰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的选育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并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骨干人员担任丰大生物节水抗旱稻研究院院长,共同推进节水抗旱稻事业的全球化推广。
 
  目前,公司已拥有第一个国审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3015”;国家认定的第一个绿色超级稻品种“沪优549”;全球第一个两系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两优8200”等众多优质品种,2021年度稻种销售量预计突破300万斤。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科研支撑下,还将有更多优质品种源源不断推向市场。
 
  “从保障全省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推广高产优质的节水抗旱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施俊生介绍,浙江年粮食生产面积1200万亩,年粮食产量约120亿斤,口粮自给率仅约50%,希望通过良种良法的配套示范推广,推动全省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政、科、企合作机制

  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振兴民族种业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创造价值,政府整合价值,企业放大价值。”北京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完善科研单位、政府、企业三方合作机制,打破种质资源的瓶颈约束,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与时俱进,问题导向,通过科技创新改变农业。
 
  作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国家队”,全国农技中心始终在“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中发挥着“领头雁”作用。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立足“支撑行政、引领体系、服务行业”的总体定位,持续推进品种区试、品种登记、种子检验认证、种业监测服务、品种展示评价、良种繁育服务“六大体系”建设。
 
  “今年上半年,中心聚焦种业振兴行动目标要求,水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修订、向日葵品种撤销登记、水稻玉米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SNP标记法3项标准审定、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等几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行业内产生广泛影响。”张晔指出,下一阶段,中心将在严格品种区试审定、优化品种登记服务、强化良种繁育服务等六方面持续发力,为种业管理和种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此次两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开始。”张晔强调。目前,全国农技中心正着力建立国家农业技术集成中心,构建以产业为主线,以任务为牵引,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旨在推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成熟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张晔指出,希望通过双方通力合作,建立高效通畅的沟通交流合作机制,一方面,助力全国农技中心推进品种区试、品种登记、种子检验认证、种业监测服务、品种展示评价、良种繁育服务“六大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在种业振兴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助力丰大集团加强品种培育、品种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加大产品定位、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力度,加快优良水稻和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其在种业领域的影响力,发挥其资本、管理及整合资源的平台优势和引领性作用,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农作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