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看,北方玉米种植成本、华北小麦价格和进口谷物成本是国内玉米价格的三条底线,随着10月新季玉米第一个上市高峰期到来,新陈玉米交替拉开序幕,市场有望迎来一个“再平衡”过程。
中秋小长假过后,由于北方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叠加前期部分粮商大量囤积粮源亟待在9月底前完成出库(还贷),各地(特别是北方主产区)粮价出现连续下跌,期现货价格相继创下2021年以来最低。
玉米市场遭遇“重锤”
9月中旬,国内主产区新玉米上市开始发力,加速陈玉米余粮流出,玉米价格再下一个台阶。因局部新粮上市和前期粮商陈粮出库,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格进一步走低;东北产区开秤的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进一步下跌,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最低跌破2200元/吨,吉林、辽宁部分企业跌破2500元/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降至2400~260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一周内下跌50元/吨。
具体来看,东北深加工企业新粮开秤价大跌200元/吨,目前黑龙江三等新玉米挂牌价2200~2460元/吨,吉林酒精企业三等玉米收购价2450~2520元/吨。
距离华北夏玉米集中收获还有一周左右时间,但由于去年秋季以来北方主产区中间商囤粮规模巨大,9月底又是部分粮商还贷的最终时间节点,叠加黑龙江东部玉米提前半个月上市,华北玉米市场迎来进一步下跌。目前,华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基本靠近2600元/吨,与当地高位震荡的小麦价格2500~2600元/吨日渐接近。从跌幅来看,山东诸城兴贸、菏泽大地等近一个月累计下跌近300元/吨,进入9月份以来累计跌幅也高达200元/吨。
目前,北方辽宁锦州港国标二等新玉米收购价2460~2480元/吨,鲅鱼圈港国标二等新玉米收购价为2460~2480元/吨;二等陈玉米收购价2510~2530元/吨,散船平舱价2540~2560元/吨,周环比下降20元/吨。广东港口15%水分二等玉米提货价2740~2760元/吨,周环比下降50元/吨。
深加工开工率处于低位
9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淀粉报价局部小降,东北玉米酒精报价保持跌势,玉米副产品报价稳中偏弱。以当前三等玉米估算,近一周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亏损降至425元;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增至32元,山东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增至113元。
另据了解,目前全国淀粉行业开工率维持在50%以上,酒精行业开工率也回升至50%以上,但继续处于历史同期低位。
生猪养殖效益有所下滑
目前,我国毛猪均价12.7元/公斤,周环比下跌0.89元/公斤,跌幅6.54%;生猪效益区间-350至-100元/头,头均效益为-288元/头,猪市延续弱势震荡格局。
从替代品趋势来看,随着短期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快速下探至2500~2600元/吨,河南部分地区新玉米上市价格更可低至2400元/吨,相对于小麦等替代品比价优势逐步回归。
进口谷物数量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8月我国进口玉米323万吨,同比增长221.2%;1月至8月累计进口玉米2140万吨,同比增长283.7%,占粮食进口总量的18.7%。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创纪录,达到1130万吨,首次超过全年关税配额,预计今年玉米进口将超过2600万吨。
8月份我国进口高粱81万吨,同比增长27%;1月至8月累计进口高粱671万吨,同比增长128.7%。8月份我国进口大麦69万吨,同比增长54.9%;1月至8月累计进口大麦711万吨,同比增长115.4%。
10月粮价涨跌留“悬念”
每年四季度东北玉米价格涨跌概率相当。同时,因为当地玉米上市节奏受制于天气和农民卖粮意愿等诸多因素,特别是不利于收获的天气,甚至降温偏慢都可能影响玉米上市时间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为此,在10月国内玉米成熟的季节,上市节奏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焦点。
对于华北产区而言,自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结束第一年(2016年)开始,每年10月份华北玉米价格反弹概率较高,主要由于9月份是华北春、夏玉米上市初期,当地在从“玉米消费区域”转为“玉米供应区域”的过程中,粮价通常会出现一个明显下跌的过程。后续随着农户第一波卖粮高峰结束,春节前迎来新一轮卖粮高峰,粮价容易出现超跌反弹。
总体来看,10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趋于增加,饲料消费不减,是供求双方博弈、再平衡的一个过程。虽然在供应不断放大基调下,利空相对占据优势,但从区域上看,粮价存在超跌反弹的概率。后续价格水平、比价关系和新粮上市节奏是市场持续跟踪关注的热点。
东北主体新粮上市高峰在11月至12月,后期我国玉米价格走势与进口谷物数量、饲料谷物替代比价和养殖饲料需求增幅密切关联。(原文刊登于2021年9月25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