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晓燕 鲁明)近日,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甘肃平凉泾川高平示范基地,抗旱耐密丰产玉米品种及绿色增效技术现场观摩会举行。会议期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现场测产,“陕单650”“MC703”“瑞普909”“强胜388”“先玉698”“联创825”亩产达到了“吨粮田”,其中,“陕单650”抗旱性强、耐密植、单产1017.1千克/亩,籽粒水分降低到了25.6%,达到机械粒收水分。
据介绍,黄土旱塬是我国北方旱作区优质粮果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素有“油盆粮仓”之称,在承接山区产业转移集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作为黄土旱塬上第一大优势高产作物,支撑着当地的稳粮保供和饲料粮安全重任。近十年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依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樊廷录带领科研团队,瞄准旱地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增效的重大需求,多生态点联合测试评价出耐密抗旱高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7个,创新了适水密植增产、化肥减量增效、全生物降解膜替代PE膜、秸秆粉碎还田地力提升、覆膜施肥穴播艺机一体化、低水分机械粒收6项配套技术,实现了良种配良法、农机农艺融合,为黄土旱塬区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